钟哲平编著的《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注 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府说唱文学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 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广府说唱文学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 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 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 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 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一个现代国家,一个现代人,理应具有现代的观念,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物种的多样化,都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这一点,相信必将日益深入我信必将日益入人心。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图册,是中华文化信息网和浙江摄影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展现了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28项遗产全貌。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也有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字,概括介绍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这些项目的评价、遗产概况、人文和自然价值及文化特色等,一册在手,好似畅游全国。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加深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向国外朋友介绍我们的祖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对美术、摄影、建筑历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青年朋友,相信也会有很大的
皮影,世人称之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将皮影带到中亚,从此历经五个世纪,逐步由波斯传入埃及,再传入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并成为现代有声电影的前驱。关中,指中国陕西的关中地区,或称关中平原、关中盆地,其范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倚秦岭,北临“北山”,渭河纵贯其间,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包括西安、宝鸡、成阳、铜川、渭南五市及杨凌示范区。
剪纸,是一种将纸张等轻薄之物以剪、刻等方式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品类繁多,内涵丰富,而且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既饶富情趣又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全国各地基本都能见到剪纸的踪迹。
“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命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承金元戏曲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被视为中国近古曲词的活化石,历来享有“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广西文场”的历史沿革、曲词音乐、表演艺术、经典作品、保护与传承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读者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收有大、小调唱腔曲牌谱例16个及各时期的代表剧目13出、专著9部,均为“广西文场”的经典之作。在数百年的岁月中,“广西文场”的舞台上群星璀璨,各时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物都名动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起源地在南京明孝陵,明孝陵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本画册以明孝陵地面文物为经,以时间为纬,精选了130幅左右中外人士拍摄或绘制的珍贵历史图片,通过老图片这一独特视角,再现了明孝陵历史沧桑和迷人魅力。
本书籍共分7大部分,分别从中国、日本、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各国逐次介绍,涉及40多个国家的近上百处遗产地。它们都是知地域的杰出代表,内涵丰富,有着极其珍贵的文化信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无法替代的作用,观赏性极强。 本书为了达到的阅读效果,精心选用了数百张精美的图片用来展示本书的主题,不用您亲临其境,就能感受到近上百处世界遗产的精彩和魅力。
《中国最美风筝》是“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一,由任晓姝 编著。 《中国最美风筝》讲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有关内容。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 日多线风筝。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风筝制作大师。
2010年,原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力量深入社区、学校、旅游群体,挖掘、搜集、记录和整理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的天坛传说,并将采录来的文字记录稿编辑成书,以期天坛的传说故事能继续在口头传承的方式之外,也以其“第二生命”——记录文本,在更广泛的读者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无疑是对以口头传承为传承方式的民间文学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着北京市的民间文学发展的前景及其保护工作,也曾应邀为原崇文区(现崇文和东城两区合并为新东城区)准备下社区去进行调查搜集天坛传说的社区文化干部朋友们讲过课,故而,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编者要我为之写序,所以我很高兴地答应了。谨以上述文字表示我对这部传说集的出版的祝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展开,对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造成的冲击,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强势文化消解着人们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城市特色迅速消失,“城市文化危机”客观存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在“广义建筑学”、“有机更新”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的启发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探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扩大专业视野与职业思维,从文化、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学科融会的角度,预测可能的发展途径,进行综合对策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