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 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本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它不是单纯从亲历、亲闻写起,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旁征博引,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澄清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这段关键性的历史,具体而微地表述了自己多年的观察心得与体会。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师友纪念文章的汇集。新中国成立后,何方长期担任张闻天的助手,先后担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和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从他的怀念文字中,可看出张闻天、胡耀邦、刘英、李一氓、宦乡、李慎之、陈乐民、孟用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学者的伟大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首次披露。
《民国人物过眼录》中所谓的“过眼”,倒不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意思,其实是不拘一格随便谈的意思。因为这里所集的文章,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包括专门的学术论文,笔者也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即把它们尽量变得通俗、更好读一些。
20世纪战争的主要特征是 的射程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战争面貌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传统战争意义上的士兵只需要携带基本的 与露营工具,以及相对简单的个人防护装备;现代高度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要 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备来维持作战。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对 次世界大战至今为止的历 各时期战争作了逐一评述,并对未来战争作了展望。书中配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专门绘制精美的工艺绘图,并结合战场态势图和作战示意图,以便读者从军事历史的各个角度了解20世纪重大战役的全过程。 本书还特别注重在作战形态和战争特征方面的评论,有助于读者阅读生动的战争历史同时,对战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塑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自从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战争推动着科技前进,但是或许没有哪一个领域的技术变革和进步像空中作战领域这样一日千里飞速发展。 本书详细介绍自 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地球上空从几百米到上万米的空中所进行的各次 空战,特别是那些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重大的标志性空中作战。在向读者充分展示大空战的精彩、紧张和惨烈战况的同时,作者也客观评述了参战各方在空战中战术和战略上的得失。对于战争中所出现的各种新型军机,书中均以珍贵的照片、精美的工艺绘图和数据加以说明。 本书有助于读者从多元角度了解制空权如何决定战争的成败,了解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空战和航空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对人类历史的塑造。
本书,对明、清两代,先分析农业生产力和发展,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等农业生产关系的演变,以及对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然后讨论商品淯和市场的发展,最后再考察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书的重点,采取分行业考察办法考察了20个行业。
《甲午》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以刊发甲午研究文章为主的学术辑刊,旨在打造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的前沿学术平台。所刊文章以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研究为核心,涉及中国古代、近现代海军史、海防史、舰船史,以及文化遗产、水下考古等领域。本刊设有特稿、专题研究、古代海防、图片解读、史料整理、文献选载、读史札记、书评、随笔,以及重大学术活动综述等栏目。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林立果“小舰队”兴亡始末》是一部翔实记述林立果“小舰队”兴亡始末的历史纪实作品。林彪、叶群的独子林立果,1967年春到空军当兵,借林彪光环,两年多时间连升八级,成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自命不凡的林立果很快在自己周围拉起一伙人马“小舰队”,自命“康曼德”。在林彪和毛泽东发生严重分歧和尖锐矛盾,林彪接班人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势下,林立果不知天高地厚,负气行动,欲和毛泽东拼个你死我活。然而,他策划的谋杀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的阴谋因南巡的毛泽东突然回京而化为泡影。他继而策划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又因周恩来查问、封存林彪专机而胎死腹中。情急之下,林彪、叶群、林立果于子夜时分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参与阴谋的林立果同伙周宇驰、于新野劫夺直升机叛逃
本书是章开沅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本书收录章先生历年随笔,或考订史实,或品评文章,或吟咏抒怀,或经世论道,反映出一位历史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路历程。这些论著是章先生众多作品中的点睛之作,章先生坚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介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体现了崇高的史学品格。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和匡扶,对世俗弊端的鞭挞,对后辈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等也都寓于其中。
本书是马啸天、汪曼云于一九六二年着手撰写,经我加工整理而成的。作者撰写此稿,记述的是亲身所见所闻,写作态度认真,内容力求反映事实,因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限于作者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全凭自己的记忆写作,记错失实之处在所难免。这次发表之前,我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核对了史实,调整了内容,文字也作了加工润色。由于汪伪特工的活动,大多是些见不得人的黑勾当,不见于文字记载,有些事一时也难以核实,希望知情者补充、订正。对编辑中的缺点错误,也请读者批评指出,以便改正。
作品以一个不见经传的“二流历史人物”——晚清四川提督唐友耕为中心,通过他和曾经在四川历史上风云一时的石达开、骆秉章、王闿运等纵横交错的关系,完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叙事。由唐友耕的踪迹延伸开去,可以窥见晚清四川的军队实情、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当时的民情与民俗,等等。作品在坐实人物的历史时空坐标之余,更为关注人物行踪涉及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与之相交错的人际兴衰、风物枯荣,彰显了作品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学底蕴,极具可读性。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折时期,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下层革命。可以说,这是少数英雄崭露峥嵘的时代,也是启迪民智、民主意识觉醒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文丛:民国传奇》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被雕刻的时光。或阐于细微,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从政坛到民间,从改革到救亡,从英雄、将军到学者文人……那些令人心生诸多遗憾却又令人不忍释卷的历史,以全新的方式跃然展开;或巨笔如椽,、范福潮、朱宗震、罗厚立、叶曙明、李扬、唐人、王彬彬、程巢父等学者名家,以其高深思维重新审视曾被误读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以他们的妙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