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书”的一种,收录宋人的笔记两种。 一种《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 另一种《旧田录》二卷一百一十五条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职官制度和官场轶闻等,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和路径来阐释现代管理学,推陈出新,揭示了有关制度、系统的演变原理,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古为今用的宝贵参照。许先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很难得地记录了两千多年来的管理历程。从商末到清末,中国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努力完善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从而成就了变化无穷的中国管理系统。经济体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公司,小到个体,无一不在变化中自我调适,以求胜出。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或许会从古人身上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历史学家王子今,以大量惊异离奇的故事,带你进入历史的幽暗地层。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逼出大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邓小平、习仲勋、叶剑英等领导人在面对“大逃港风潮”时如何抉择?《大逃港》全景解密。
作为一部“小而美”的历史随笔集,《在黑夜遇见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先秦到民国,作者魏风华以独特视角、私家见解、优美而又具有个性的语言,烛照历史的死角与细微处,发掘幽暗历史的细节:一个身负大名的画家竟是谋杀案主角,一个为父报仇的皇帝死于宿命,一个莽撞的将军意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一个双鱼座诗人退守内心的田园,一群鬼魂如何热热闹闹地到深宫弑君,一种灿烂的风度变成遥远的绝响,还有被误解的贵族、的禅师和微笑的隐士……全书的文字,在保持了对历史事件的洞见的同时,又饱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给人以迥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是一个值得开发的研究领域,而“身体的媚术”则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一个极好角度。这是一部严肃的著作。在国家强权对个人尊严和身体构成威压的时代,个人应该如何自处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性命,保全自已的身体?……也许正是权力对身体的这种支配力,才使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权力如此崇拜和迷恋?闸释的策略,有助于打开闭合的历史,接驳我们的当下经验。在价值溃退的文化语境里,许晖的这种历史解读,令人窥见了一线复兴的希望。本书从中国著名的身体事件和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两个方面人手,旨在揭破官修史对历史的有意篡改,揭破遭到长期遮蔽的“政治不正确”的当事人和事件真相。还原真实的人的真实的爱情经历和悲欢离合,还原真实的身体的疼痛和歌哭。
清末同治年间,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被刺,一时轰动全国,震惊朝野。而对其被刺的原因始终不甚了了。史称此事为“清末奇案”之一。那么马新贻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刺马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书以简洁的文笔、翔实的资料评说了马新贻的生平及政绩,叙述了“刺马案”的经过,揭示了“刺马案”的内幕。所用资料许多为从未面世的密档,有较高价值。附录:刺马案密档。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逼出大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邓小平、习仲勋、叶剑英等领导人在面对“大逃港风潮”时如何抉择?《大逃港》全景解密。
历史沉淀下来的故事都是智慧的精华,而很多历史故事又都是幕僚策划与导演的,可以说,幕僚是创造历史的智者,改变历史的隐者。他们大多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声无息,留下的只有故事。本书从幕僚这个角度出发,从谋权、用权、固权、弃权四个方面入手,谈智慧的运作之道,谈权力的取舍之机。读者从一个个幕僚策划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指点迷津,如何扭转乾坤,如何决胜千里的。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多角度的对伴随帝王将相身边的幕僚进行分析与评价。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是历史小说作家唐浩明三十年来的历史随笔集、十五年来的作品。全书共分三辑,分别为“解读曾国藩”“时势造豪杰”“小楼碎片”。辑是对曾国藩的专题解读,这些专题大都是对曾氏爱好者的演讲题目。第二辑是对传统文化和古人的阅读。第三辑收录了唐浩明揭秘自己多年创作经历和书斋秘闻的文章。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历史学家王子今,以大量惊异离奇的故事,带你进入历史的幽暗地层。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个时代的盗墓现象和反盗墓斗争,穿插盗墓引起的复活、发墓求亲、打旱骨桩、发墓鞭尸等各种盗墓心理和现象,以及盗墓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客观上对文化发现的意义,是一本有历史学家所写的最的盗墓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大事,本书尝试深化中国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分为史家个案、理论探讨、学术活动三个部分展开。在史料发掘上颇下功夫,竭尽所能,展开了档案、日记、口述等史料的收集,力图以新的材料讲出一定新意与深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侧重于专题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而复杂的面相。
真实的历史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等形式的演绎,往往失了真,再加上读者对传统固有思维的认知,往往对历史存在着诸多偏见或误解,例如: 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他的游记是靠幻想拼凑出来的旅行小说吗? 杜甫活着时,他的诗为什么无人转发、无人赞赏? 宋朝的GDP真的占到世界的60%-80%吗? 《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呢? 本书作者引经据典,查阅大量史料,以“疑今察古,鉴往知来”的严谨态度,以历史考据的方法为大家揭开历史的真相。
新疆在清代以前被称为“西域”,汉唐盛世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此分北、中、南三道,联结东西,传递文明。千年丝绸古道,使节往来穿梭,商贾络绎不绝;千年西域故地,承纳汉唐风韵,吸收域外文明。诸多古老的文明在此碰撞交融,催生出兼容并包、精彩纷呈的古代新疆文明。 新疆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埋藏条件使得许多极难保存的物品得以幸存。华丽的织物、庞杂的文书、精美的木器……勾勒出古代新疆文明华丽的身姿。 走近天山,走进“西域”,回溯那繁华如梦的时代。历史正向我们走来,默默地诉说着天山千年往事。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逼出大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邓小平、习仲勋、叶剑英等领导人在面对“大逃港风潮”时如何抉择?《大逃港》全景解密。
《掌故》(第四集)约请郑重、扬之水、胡文辉、刘涛、王家葵、王培军、范旭仑等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写稿的作者皆读书广阔,博雅多识,所收文章也是各作者专为此书而撰写,向未曾发表,内容上以近世学林文坛掌故为主,有趣有料,融可读性与史料价值于一炉。
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在欧洲产生,逐渐向扩展,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广阔海洋上的冒险,非洲大陆的发现,新夫陆的开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成为大航海时代文明进程的主要体现。本书选介这的时代里影响甚至改变近代文明进程的巨人,再现历史,让凑者置身开拓新世界的前沿,体会不屈不挠的探索者们所面临的危险,追随人类文明的脚步。 本书选取了十四、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曾经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探险巨人几十人,按照他们的不同国度分别进行介绍。本书力求还原历史原貌,除了忠实地刻画这些个人,还描绘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地域,展现了他们在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期望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