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文分野的历史演变、理论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义做了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学说的起源、释义和理论类型,重点考察影响z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体系的形成、定型与衍变,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观思想,进而透过天文分野的视阈对东西方世界观试作比较,体现出一种全球视野。
《古乐经传全书》是明代学者湛若水和其弟子吕怀以“六经”中的《乐经》为中心探讨乐论的著作。原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开篇之《拟补古乐经》由湛若水所作,提出拟补失传的《古乐经》的想法,以摘录先秦经典中论乐之吉光片羽为主,所论多为“乐”之义理,是湛若水构建其礼乐体系论述的重要一环;《古乐正传》则由吕怀所作,以《史记 律书》等专门之书为依据,进行律吕之推衍,其中所涉内容都是专门的古乐知识。下册则是湛若水所编的《古乐本传》、《别传》、《杂传》、《律传》等篇。《古乐本传》是《礼记 乐记》的原文;《别传》是《周礼》中有关“乐”的文字;《杂传》、《律传》则是杂采诸书中的论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