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的旧有景观也在迅速消失。
1.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连续”和“断裂”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用以研究中西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对西方文明发展以断裂为特征,中国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做了理论的说明。2.在悉心研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揭示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以自由为内容的精神发展观与真实历史发展过程的背离。3.系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深入理解社会交往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类社会横向之间的交往决定了纵向的历史发展,而纵向历史发展又成为横向的每一个社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做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阐述。4.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在历史、史学和理论三个层次上,对论题展开论述,这是首次,因而具有创新意义。5.综合以上诸点,在理论上对黑格尔关于中国历史的曲解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系统地论述了六朝疆域与政区的演变,作者首先根据历史发展,指出其演变经过和演变的原因,之后评说了各时期的史料价值,详立各朝代政区建置表。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意在弥补这项欠缺。 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实例的风貌。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力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湖北乃九省通衢,北学南学交会融通之地,文明昌盛,历代文献丰厚。守望传统,编纂荆楚文献,湖北渊源有自。清同治年间设立官书局,以整理乡邦文献为旨趣。光绪年间张之洞督鄂后,以崇文书局推进典籍集成,湖北乡贤身体力行之,编纂《湖北文征》,集元明清三代湖北先哲遗作,收两千七百余作者文八千余篇,洋洋六百万言。卢氏兄弟辑录湖北先贤之作而成《湖北先正遗书》。至当代,武汉多所大学、图书馆在乡邦典籍整理方面亦多所用力。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编纂大型历史文献丛书《荆楚文库》。 《荆楚文库》以“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湖北文献为宗旨,分三编集藏。 甲、文献编。收录历代鄂籍人士著述,长期寓居湖北人士著述,省外人士探究湖北著述。包括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民间文献。 乙、方志编。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争论的核心是如何理解现代性和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问题。马德普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此问题评介了以下政治思潮:视当代西方文明为现代性模本、希望走西方道路的自由主义,反思现代性、挑战自由主义话语的新老左派,以现代性为目标但反对政治浪漫主义的新权威主义,重视国家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新国家主义,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部压力的民族主义,重视传统价值、试图在现代化中复兴儒学的大陆新儒家。积极挖掘本土资源、努力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新法家、新道家和新墨家,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学走第三条道路的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和宪政社会主义,以及在现实挑战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书不仅有助于认识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也
本书的内容大多取自往哲时贤的著述和经验,在作者个人相当于一份读书笔记,对读者则或许能起一点资料汇编的作用,借陈寅恪的话说,“殊不足言著述也”。这大抵也接近史学方法的本义:它是一种修养、经验和技艺的综合体,如果脱离治学经验和典范之作来讨论方法,就容易沦为空谈。 书中引述了大量他人的言论,涵盖古今中外。各位论者的思想背景和言说语境各不相同,将他们的言论条贯于一个系统当中,不仅显得牵强而芜杂,而且可能导致曲解和附会。
○今按:《二子乘舟》,闵伋、寿也。此确似太子伋之傅母所作。《新序·节士篇》云:“宣公之子,伋也,寿也,朔也。伋,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伋而立寿也;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能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也。”此可作为《二子乘舟》诗本事读。刘向习《鲁诗》,兼用《韩诗》,此今文家说,较古文毛氏《序》、《传》为合。诗作于二子生前,傅母忧虑之词;非作于二子死后,国人哀悼之词也。诗义自明。毛奇龄《国风省篇》疑此诗与伋、寿二子无涉,胡承拱《后笺》驳之,当已
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这四卷《文集》大体上都是关于中国史学、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论文,但也有几篇是讨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写作的时间上起 20世纪 50年代,下迄近一二年;在这半个世纪中,作者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都有很多的变化和进展。如果作者以今天的理解重写这些论文,它们当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是重写或修改,在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作者只好让旧作新刊,以存其真。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系统地论述了六朝疆域与政区的演变,作者首先根据历史发展,指出其演变经过和演变的原因,之后评说了各时期的史料价值,详立各朝代政区建置表。
本书围绕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西北汉简材料,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释文考订、简册编联和专题研究。共考订西北汉简文字89例,复原“单册”4个、“散简”44个,并对家属出入资料,戍卒、田卒,女性史料,男女年龄分层,赦令以及地湾遗址出土简牍整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本书提供了准确全面的简牍释文,有助于西北汉简研究走向深入,对西北史地、秦汉史的研究也有裨益,为出土文献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有关立宪运动的史料相当丰富,内容广泛。它包含历史档案馆与各地档案馆、图书馆所藏的各种未刊档案和私人档案、已刊的档案及官方文书、大量报刊、清朝官员的著述和有关人物的著述、往来文稿、师友书札、日记、笔记、电稿、年谱、回忆录、各立宪团体所发表的文件、会议记录、各种宪政宣传资料等。
党为编著的《美国新清史三十年》以新清史为线索追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主要论述了强调中部因素的民众史、全球背景下的经济史、以原始档案为主要材料的新官方史和精英史、注重社会史内容的新法律史、新视角下的清代城市史、满洲及清代族群研究、国际帝国竞争中的清代外交与边疆史和妇女史研究等共八个专题,着重揭示了美国新清史之“三特征”、“四趋向”及“两悖论”诸特质,并对其可能的不良政治影响等提出了警告。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明代文官考核制度、制度运行以及文官考核机制与明代党争等内容。 全书共分十章。、二章论述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的建立以及在中后期的发展、演变与完善。第三、四章主要论述明代内外文官考满的具体运行过程。第五章论述考满制与资格、久任和骤迁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六章论述明代内外官的考察运行。第七章讨论明代王府官与御史的考核情况。第八章论述明代考核制度中的特殊情况——免考现象。第九章论述明代考核费用问题。第十章以明代京察为例讨论考核与党争的关系。 本书是该领域以文官考核为主题的系统论著,对明代制度史和考核史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