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东晋门阀政治 博雅英华 田余庆著
    •   ( 72669 条评论 )
    • 田余庆 /2012-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 ¥38.5 ¥78 折扣:4.9折
    • 武则天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 3561 条评论 )
    • 孟宪实 /2021-08-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 公共史学 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

    • ¥51.8 ¥108 折扣:4.8折
    • 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   ( 2989 条评论 )
    • 孟宪实 /2021-10-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玄武门之变 是中国史上极为血腥残酷的一场宫廷政变。玄武门前,李世民布局精密,执行果断,一箭射穿兄长咽喉。在中国古代,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史不绝书。然而,在暴力夺权者中,毕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后来那样辉煌的成绩。 贞观之治 自古为史家津津乐道。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善于纳谏、励精图治,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文明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君臣关系,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制度基业,还成为此后千年中国的明主典范。 贞观时代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太宗的英明。但仅 英明 两字,不足以解答太宗能创造如此辉煌业绩的全部原因,更不能解释玄武门前的血腥杀戮。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李世民究竟经历了什么?本书立足史料,探掘文本深处的历史隐微,探讨无法明言的人物动机,解答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是这位帝王,取得了如此

    • ¥33.1 ¥69 折扣:4.8折
    • 知行合一王阳明4: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 (百万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全新续作。)
    •   ( 6209 条评论 )
    • 度阴山 著;读客文化 出品 /2018-10-30/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习录》中的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 心即理:天理在我们心中,不用向外求。 明朝刚建立时,天灾连连。朱元璋心忧百姓,于是让刘伯温占卜问上天,灾年什么时候能结束。刘伯温对朱元璋道: 陛下何必问上天呢?只要您存着勤政爱民的心,施行仁政,天下安定这个 理 自然会呈现。 朱元璋从此以爱民之心施行仁政,没过几年,大明帝国果然开始蒸蒸日上。 知行合一:遵从良知的指示去做,就是知行合一。

    • ¥32.4 ¥72 折扣:4.5折
    • 中国史纲
    •   ( 2682 条评论 )
    • 张荫麟 吕思勉 蒋廷黻 /2017-06-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在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中国史》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取其所长,融合而成。本书的*章至第十二章*节,为张荫麟所著;第十二章第二节至第十九章*节、第二十二章第三节至第九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至第十二节,为吕思勉所著;第十九章第二节至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二十四章*节,为蒋廷黻所著。时至今日,这三位史学家的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大大超过了今天的一些史学专著,是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好读物。

    • ¥47.5 ¥99 折扣:4.8折
    • 走出五代:十世纪藩镇研究/新史学与多元对话系列
    •   ( 2218 条评论 )
    • 闫建飞 /2023-05-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走出五代 是宋初政治体制调整的**关切,对藩镇的措置是其中重要一环。讨论宋初的藩镇政策,须回溯到唐末五代,将其置于整个十世纪的政治社会变动中进行理解。本书从 方镇为国 的视角探讨了五代王朝建国道路的异同,梳理了 藩镇州郡化 诸项措施的渊源流变,勾勒出 藩镇时代 的地方政治人群活动,重绘了十世纪藩镇的多重面向,藉此呈现宋初 走出五代 的历史过程,并就十世纪地方行政的调整对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意义做了回答。

    • ¥40.8 ¥85 折扣:4.8折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著作集)
    •   ( 406 条评论 )
    • 陈垣 撰 /2023-08-30/ 上海书店出版社
    • 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纂集、音义等各类,顺撰著时代,每书条举其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版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并与史学有关诸点。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为底

    • ¥24.9 ¥52 折扣:4.8折
    • 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壹卷论世衡史系列)
    •   ( 549 条评论 )
    • 王章伟著 /2024-05-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 士族 与 民间信仰 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juda变化。作者以宋代zui重要的大族 河南吕氏家族 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古门第大族没落、科举制度代兴后,宋代所形成的 新门阀 。作者从朝廷政治的起伏、科举制度对家势维持的异化等几方面,析论了宋代士族精英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情况;同时涉及近世社会中的妇女、儿童和科举教育等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 从唐宋变革 到宋元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民间信仰 部分延续了作者过去对宋代巫觋信仰的研究,分别从研究方法、史料、新视角及新议题透视宋代的民间信仰。

    • ¥47 ¥98 折扣:4.8折
    •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中国当代思想隐士熊逸,中国思想史系列;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一切难题的答案。
    •   ( 2017 条评论 )
    • 熊逸联合读创 出品 /2019-07-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合乎道德的选择 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熟虑往往能使我们大吃一惊,而在我们认真听过他们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看似荒诞的理由之中确实饱含着真知灼见。古人的观念的确与现代人隔阂太大,以至于我们必须先从观念上懂得他们,然后才能够妥当地理解他们的言谈与举止,憧憬与顾虑,乃至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

    • ¥32.6 ¥68 折扣:4.8折
    •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   ( 511 条评论 )
    • 杨天宏 /2023-08-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历史研究是历史学者的心智活动,所凭借者虽是 实 的史料,研究过程却不能没有 虚 的功夫。 历史 并非有了史料便可 不证自明 ,主观的认识因素须参与其间。历史学者应在研究中明确基本学术思想,详尽而又严谨地展开论证过程,有立论, 有驳论,有推理,有臆断,有演绎,有归纳,有想象,有虚构,有假设,有创制,有关联性思考,有研究性结论,有时甚至需要陈寅恪所说的 神游冥想 和 心通意会 。历史研究中的虚实关系有如范缜在《神灭论》中阐释的形神关系,两相附丽,缺一不可。 从方法论立场看,所谓 虚证 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添字解经,而是梁启超笔下与 实验 对应的 冥证 ,是指历史研究中复杂的运思与抽象证明过程。

    • ¥42.7 ¥89 折扣:4.8折
    • 汉代的谣言(修订版)
    •   ( 1205 条评论 )
    • 吕宗力 /2023-06-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汉代的谣言》首版于2011年,一出版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十余年来依然散发着持续的学术影响力。作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汉代文献,再次发现、辨析其时语境中的流言、讹言、谣言、谶言、谶谣、神话、传说等言论信息,系统梳理、科学辨析了谣言类言论信息,如何参与并塑造了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政治语境和思想文化,为读者和学界了解汉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汉代谣言如何生成、传播与流变之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其英译版Rumor in the Early Chinese Empires获中华学术外译基金赞助,202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阔别十年之久,《汉代的谣言》(修订版)即将和读者见面。本次修订工作将再现该书的学术魅力,针对这些年来读者、

    • ¥46 ¥96 折扣:4.8折
    • 战争的底层逻辑 : 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历史哲学
    •   ( 2945 条评论 )
    • {英}李德·哈特 著,创品 出品 译 /2021-06-01/ 台海出版社
    • 作者以战略家的宏观视角,从历史透过现在而进入未来,探讨了人类在战争、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为何会一再犯下相同的错误,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和客观,结合手调查资料,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公共舆论、决策过程等多个方面,详细而透彻地解析了人类何以反复陷入战争泥潭的底层逻辑问题。本书内容短小而精悍,观点深刻而犀利,值得任何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和体会。

    • ¥24.7 ¥55 折扣:4.5折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 598 条评论 )
    • 王晴佳 /2024-05-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本书集结了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讨论共16篇。文章所论时段集中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时期。作者以 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作为理解和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史学革新的核心明天,除疑古史学、科学史学、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经典话题外,也有部分内容将中国历史研究置于全球史学之中作横向比较,或以新式研究方法对旧问题提出新解。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思潮与特征 探讨20世纪中国史学的整体转向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人物和思想 着眼近代以来众多名家、学派,提出作者个人的独到见解。

    • ¥42.7 ¥89 折扣:4.8折
    • 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著名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教授杨念群著)
    •   ( 1855 条评论 )
    • 杨念群 /2020-1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为当代历史研究论文集,全面反思与阐释了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作者还提出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 中层理论 ,本书不仅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剖析事物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思路和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宏观上要思考当代思潮变动下的政治动态与社会发展,微观上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以此锤炼史学工作者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 ¥41.2 ¥86 折扣:4.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