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行用过不同的历法,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为:秦王政元年至汉高祖五年(前206年)十二月汉高祖五年正月至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三个时段历法的岁首建正置闰规则节气算法相同,但朔望月起算点存在明显差值这反映了当时历法改革的基本情况,据此对这一时期历法后天进行了探讨
本书以标志着“史记学”形成的《史记》三家注为底本,利用其框架结构,对《史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具有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品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给现代人以有益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迪。 ???本书正文分三个部分:一是从原文中萃取最能代表
杨向奎先生字拱辰,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书中具体收录了:《吊诡怡生:一比较哲学试释》、《中西文化的共处:互动互强》、《何休三阙及其流传考》等文章。
“宋都开封与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于2012年8月在河南开封举行,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90多篇,共计400余万字。邓小南、程民生、苗书梅编著的《宋史研究论文集(2012宋都开封与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收录了其中的39篇论文,内容涉及宋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研究领域,充分展现了当前宋史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宋史研究在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趋势。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世界?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仿《史通》而编的、有体系的、能成一家之言的论文汇编。据其自己的设想,分内篇、外篇、杂篇部分。《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曾纪鑫先生的读史文章十二篇,内容涉及湖北、安徽、浙江、河南、湖南、重庆等中国各地历史上所诞生的人物与发生的事件,以个人的行走为联系文化的纽带,特别着意于主人公(个体或群体)的行走方式、发展变化、人生价值、社会意义、本体观照与生存启示。
“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7日至19曰在上海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档案馆协办。来自3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近70篇论文,在经过12场精彩研讨后圆满闭幕。与会论文围绕“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主题,涉及了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史的诸多方向和层面,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尤其是多学科的介入,对当今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更丰富的补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以与会者关注较多的问题为中心,对相关论文稍加归纳。其不当之处.敬请有识者批评指正。
《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一书是对西方传统史学的颠覆性作品之一。该书系统论述了语言结构对历史学的影响,阐述了转义、叙事、讽喻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作者看来,历史资料不是存在于历史档案库之中,而是存在于话语和修辞当中,因而并不存在着一个“故事”等待着人们去讲述。历史学家的职责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述说这一故事,相反,“曲解故事”成了一种解读历史和构造历史的方法。
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本书以标志着“史记学”形成的《史记》三家注为底本,利用其框架结构,对《史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具有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品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给现代人以有益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迪。 ???本书正文分三个部分:一是从原文中萃取最能代表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为其中之一的《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等内容。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而初读史者,亦每苦于重点之难以把握,以故望而却步。钱先生以其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分别讲述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玫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等七大块内容,让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此一代中国人所背负之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科学与人文的概念辨析、科学与人文的差异、专家与学者、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科学与人文的社会学研究、科学与人文的历史演变、科学面临危机、科学与人文:发动机与方向盘。
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行用过不同的历法,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为:秦王政元年至汉高祖五年(前206年)十二月汉高祖五年正月至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三个时段历法的岁首建正置闰规则节气算法相同,但朔望月起算点存在明显差值这反映了当时历法改革的基本情况,据此对这一时期历法后天进行了探讨
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