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在其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近三十年的繁盛局面,这一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国力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本书着眼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史实,围绕玄宗开元时期的励精图治,从政治、经济、文教、律法等角度对开元盛世所呈现的大唐空前繁荣的历史景象,以通俗的语言进行切片式叙述,注重纵向的历史发展线索与横向的历史比较的有机结合,来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唐盛景。
武周末年,储君之位迟迟未定,武则天在立子立侄之间犹豫不决。各方势力纷纷卷入储位之争,让本就混乱的朝局再起波澜。在复唐大臣的积极运作之下,李显终于夺得太子之位,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然而,权力欲极盛的武则天并不愿放权于太子,李显的太子之位也坐得并不安稳。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趁机密谋发动兵变,在得到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赞可后,率兵攻克玄武门,进入迎仙宫,杀死二张,并逼迫武则天放弃大权,传位于太子李显,复辟大唐……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堂深陷华靡幻象与谗佞之流的泥淖,致使巍巍大唐在虚浮的繁荣表象之下悄然孕育着倾覆之危。彼时,乱世英枭安禄山犹如潜鳞匿影于波澜之下,其表面憨直之笑靥难掩篡逆雄心,恰似狡狐假寐于繁华皇城之侧,伺机颠覆乾坤。 唐玄宗过度的信任化作了滋养祸胎的温床,曾经显赫一时的开元盛世,在安禄山伪装的忠诚里铸成致命错觉,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终于爆发。铁骑疾如暴风骤雨,瞬息之间,长安——那承载着帝国辉煌记忆的不朽都城,转眼间便沦为了烽火连天、哀鸿遍野的战场,昔日的金碧辉煌在一夜间被战乱的阴霾所笼罩。 自此,浩浩大唐犹如日薄西山,从的荣耀无奈地滑向了衰微没落的漫长隧道……
安史之乱后,以河朔三镇为代表,地方藩镇以土地、人口传之子孙,不听从朝廷号令,严重挑战朝廷的。唐代宗、唐德宗试图削除藩镇跋扈难制的局面,均告失败,只能采取姑息政策。唐宪宗即位初期面临着朝廷日益削弱,藩镇不遵守朝廷法度的局面。在宪宗及李吉甫、武元衡、裴度等大臣的努力下,朝廷果断打击西川、浙西二镇,并对河南、河北藩镇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最终改变了他们不遵朝廷号令、“父子相继”的局面。朝廷在安史之乱后再次重振。但宪宗死后,穆宗君臣处置失当,最终引发河朔再叛,朝廷无力平定叛乱,只能与河朔藩镇妥协,承认河朔藩镇“父死子继”的传统。“元和中兴”成了朝廷的短暂重振。
韩愈作为唐朝倡导古文运动的人,在创作理论与实践上为散体古文确立了新典范。韩愈作为韩孟诗派的,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不平则鸣”说,尚奇求变,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作为重新倡导儒家道统的人,撰著“五原”等理论著述,冒死上表力谏宪宗迎佛骨,排佛崇儒,为儒学复兴拉开了序幕。关于韩愈的家世、生平、交游、仕宦及其诗文创作情况如何?让我们在本书中一探究竟。
本书从城市建筑、历史文献、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角度对唐长安城进行解读,图文并茂,主要叙述记录唐长安城人居生活的主体?坊,整体结构继承传统志书体例而有所创新,主要内容共分为坊名释义、古今地址对照、历史考证、坊中诗文等部分。除此之外,在各坊中又选录了相对应的部分出土或传世文物和碑刻拓片的图像,将《旧唐书》《新唐书》中涉及各坊史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对历代长安图存佚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力图使大众通过本书对唐长安城有直观深入的了解,使这座旷世名都更加立体、细致、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多样呈现方式填补了中国城市建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总序盛唐:中华文明的辉煌时代 引言 章 难以摆脱的因果 一、开国勋臣 二、东征西讨 三、体制痼疾 第二章 武德九年的夏天 一、储位之争 二、剑拔弩张 三、兄弟相残 第三章 团结各方的“法宝” 一、逆取顺守 二、圣君计划 三、 无私 第四章 千古难遇的君臣 一、选贤任能 二、从谏如流 三、君臣相得 第五章 面对历史的洪流 一、以史为鉴 二、克制私欲 三、因时应势 第六章 震古烁今的功业 一、灭 厥 二、破薛延陀 三、经略西疆 第七章 一代帝王的落幕 一、易储风波 二、辽东之役 三、帝星陨落 结语煮酒话贞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