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称帝为开始,到张世杰崖山战败为结束,将南宋一百五十余年里发生的精彩战役一一铺陈开来,如南宋立国之初的宋金黄天荡之战、宋金富平之战、宋金顺昌之战,以及后期的宋蒙鄂州之战、宋元襄樊之战、宋元鄂州之战、丁家洲之战等。在战争中,南宋名将的传*经历也将一一体现。和尚原前,吴玠一夫当关;黄天荡内,韩世忠乘风破浪;铁面之下,毕再遇的泪水湿透面具;大安关前,曹友闻的鲜血染红了战袍。本书根据史籍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南宋时期的精彩战例。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元朝》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为开始,元顺帝仓皇北逃为结束,将元朝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经历的精彩战役一一道来。全书分为蒙古统一战争、蒙夏战争、蒙金战争、蒙宋战争、蒙古西征、黄金家族内战、元朝对外战争、元末战争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许多场关键战役构成,从而串联成完整的元朝战争史。
这是一段高浓度的历史,它里面包含了改革运动的要素:权力争斗、是非激变、制度设计、忠奸面孔、世道人心,当然还有经验教训。到底是谁杀死了这场改革?王安石到底做错了什么?改革是个永恒的命题,王安石变法永远在警示着后人。 本书以白话讲史的形式,深度破解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揭露北宋权力厮杀的隐秘内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去伪存真,将北宋的风云变幻鲜活地呈现眼前。
这是一位瑞典女子林西莉半个世纪前在中国的难忘经历。作为一名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留学生,1961―1962年的中国与她所生活的欧洲反差巨大,她对好多事情不了解、不理解,但也对所历所见所闻感到好奇,所以她的记述有种陌生感,有种探求、疑问的色彩。她的回忆称得上津津乐道,充满现场感和生活气息,留学生活的反教条抗饥饿,古琴学习的温馨激动,市集上生动的杂耍表演,观者寥寥的文物古迹,上海、杭州、广州、洛阳、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的独特游历……她对一砖一瓦、一事一餐都不放过,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她从饥饿难耐地要逃离中国,变为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从此一生无法自拔!《另一个世界--中国记忆1961-1962(精)》中的200多幅照片,大多抢先发售发表,再现了60年代初的真实中国,比文字更直观、更具冲击力,也让我们再次忆起曾
公元十二世纪,蒙古势力逐渐强大,成为蒙古草原上五大部落之一。至铁木真继承汗位,通过长期的兼并争战,最终统一了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蒙古各部推为大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建国后,继续对外扩张,先后灭亡西夏、金、宋,远征中亚、西亚,发展成为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帝国崩溃后,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汗国与元朝各自独立。公元1368年,元朝为明所灭,中原蒙古贵族退回蒙古高原,继续活动,史称「北元」。 本书介绍的就是蒙古汗国、元朝和汗国的历史,也就是从1206年至1368年这162年当中15位大汗和皇帝,以及汗国真实的历史故事。这其中许多需要总结的历史经验,是极其难得和宝贵的警示。分4部36章介绍了从蒙古族源、蒙古汗国,直到元朝灭亡,包括汗国的历史及蒙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共插图100多幅。
公元1125年,曾叱诧蒙古草原两百余年的契丹人骤然消失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所踪。 在遥远的中亚细亚,一个号称众汗之汗的“菊儿汗”横空出世。什么人敢如此狂妄? 耶律大石,以其的才华,传奇的经历、惊人的魄力,缔造了后契丹时代的惊天绝响!契丹遗民心中一点复国的希望被他点燃了。在耶律大石的旗帜下,他们穿越数千里的沙漠、戈壁,前往一片遥远又陌生的土地,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西辽帝国,这个由契丹余烈西进中亚建立的王朝,上承回鹘、高昌、喀喇汗,下接蒙古帝国,其控制区域比起中原的金朝和南宋来更为庞大,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为深远。 让我们跟随书中扣人心弦的讲述,寻找那些遗失于中华,复苏在中亚的华夏儿女!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的邓广铭、漆侠两位历史系教授著作的《宋史专题课》,本书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来研讨、察看宋代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南宋初年对金的斗争、宋代的社会生产力、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手工业生产等。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聚焦大 宋王朝,以6位历史人物为纲太祖赵匡胤、宋徽宗 赵佶、宋高宗赵构、王安石、童贯、岳飞,描绘出帝 国政界的形势与人事的图谱。3位大宋皇帝主宰了帝国 的沉浮,3位大宋文臣、宦官、武将,改变了帝国的命 运。作品忠于历史真实,且不拘泥于正史定论,将有 宋一代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作者李亚平摆脱 编年史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笔如挥毫泼墨。《帝国 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结构分明、逻辑清 晰,留白之处引人浮想联翩;而工笔白描的细细勾勒 ,使历史褶皱处的政事与权谋,特定情境下的命运与 人格,跃然纸上,发人深省。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的邓广铭、漆侠两位历史系教授著作的《宋史专题课》,本书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来研讨、察看宋代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南宋初年对金的斗争、宋代的社会生产力、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手工业生产等。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他面临着什么挑战?他不只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巨大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才能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而且,忽必烈面临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的难题。 杉山正明这部1995年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有别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别开生面的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将蒙古的“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颠覆;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这几个在近代西欧列强兴起之前的世界强国,在杉山正明看来,也与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