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歌》是刘伯温与朱元璋关于明朝国运对答的一部诗歌体预言,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甚至对明清之后的若干年的历史都有预言。这些预言准确无误,但又有很大的模糊性,事情没有发生,任你绞尽脑汁,未必能得其要领。而事情发生之后,历史与预言的若合符契让你惊叹。因此吸引了无数的人为它痴迷,试图通过它了解未来的历史。《烧饼歌》与《推背图》《乾坤万年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黄蘗禅师诗》并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书”,是我国特色的一本奇书。本书对《烧饼歌》做了通俗诙谐的解读,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解说,而是独具慧眼地从皇权、士大夫、民众博弈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这一视角,原来看似矛盾、荒谬不可理解的历史一下了豁然贯通,拨云见日,让人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存在的是
《明清论丛》第十辑是以200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清史研讨会的精选论文为主,融合《明清论丛》编委会委员于会议论文之外遴选、约请的明史及清史文章,共39篇约67万字。本辑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主打论文有两篇,分别是李文海教授、杨念群教授的《论清史研究与清史纂修的良性互动》、《清朝“正统观”之确立与历史书写》。明史方面的文章有18篇文章,涉及政治、军事、工程、社会、教育等方面。清史方面文章有21篇,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本辑中还有来自于故宫作者提交的8篇文章,论文具有故宫特色。
大航海时代的东方古国——中国 是否真的只在昏昏沉睡,等待炮火叩响国门?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的世界海域之上—— 一股私人海上贸易势力异军突起 打破了闭锁的国门 与天斗,与海斗,与人斗! 这是一条血拼而出的海路 也是一部中国大航海的史诗 本书对明末清初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论述,聚焦明清之际季风亚洲海域内私人贸易的疯狂与残酷,从海洋角度找寻阻碍传统中国近代化的内因,冀以恢复长期被歪曲、被湮没的中国在世界大航海时代应有的历史地位。 此次出版—— 精修精校, 新增万字长序,细致解析: 海盗or海商?武力拼出的自由贸易之路 白银and丝绸:海上新丝路开启中国白银时代 月港出发的大航海时代丝路传奇 从保守走向开放:海洋意识萌芽
这是一部有关清初政治史研究的论文集,由四篇长文组成,分别关注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福临亲政改革和玄烨结束臣辅政等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片段。四篇文章均是从个案入手讨论清初政局演变。历目前的疑案或具体的事件其价值如何,在史学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可一概而论。同样一件疑案,研究者的需要和目的不同,其价值亦迥异。价值判断的前提是确认事实,后者必须建立在史料的鉴别和分析之上,即属于实证。清代历目前的许多疑案,原因不外是于统治者利害攸关,其原始过程和直接证据被当时的记录者或后来的编纂者有意湮灭。若能还其本来面目,不仅可以揭示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往往也是破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关键。作者深信,探索人在历史中的活动,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离不开史实,离不开实证。实证史学并未山穷水尽!
自建炎元年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到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签订的大约十五年间,南宋朝廷面对的总体形势是国家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形势严峻。这一时期,朝廷重臣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纷争不已,且其任用与罢免频繁,因之而产生南宋朝廷的对内对外政策不断调整。 《绍兴和议前的朝政研究》在梳理、分析、研究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关注南渡初期外敌、叛臣、游寇、土贼困扰的政局,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大背景,探讨这一时局与朝臣作品之间的关系。全书以南宋朝廷对金、对伪齐、对盗寇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南宋朝廷内部收取兵权等重要问题上的矛盾冲突为论述中心,以南宋重臣的任用与罢免及其由此兴发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作为全书研究的主要线索,着力考察这一时期的政治纷争。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此期朝臣的作品,深入探讨其奏章
本书是史学名家王思治先生的学术自选集。书中主要遴选了作者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封建社会的“清官”问题以及关于清朝的历史地位、皇位继承、宗族组织等问题的研究文章。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曾是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之一,作者通过缜密的思考,提出并论述了“汉代是奴隶社会”的观点。而封建社会的“清官”问题,也是史学界曾公开讨论的问题。作者认为,封建社会的“清官”,代不乏人。海瑞行政“为民”就其本人而言是真诚的,但是“清官”追求“仁政”,向往“唐虞三代”之治,希望皇朝长治久安,所以并未封建官僚的本质。关于清朝的一组文章,是作者对清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的探索。其间就史事不明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太祖遗诏”之谜》一文,即给出了前人未予澄清的见解。这些文章,是作者学术研究的代表之作,
清冯班撰《钝吟杂录》十卷,分《家戒》、《正俗》、《读古浅说》、《严氏纠谬》、《日记》、《诫子帖》、《遗言》、《通鉴纲目纠缪》、《将死之鸣》。涉及经学、小学、诗法文论、字学笔法、读书法等,为研究明末清初思想、学术、文学、书艺,以及虞山诗派的诗学理论,提供了基本史料。本书为《钝吟杂录》的首次系统整理,以清康熙十八年原刻《钝吟全集》本为底本,校以嘉庆间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并录《汇钞》本中颇有参考价值的何焯评语,以注释的形式缀于每一条之后。附录部分辑录了冯班《钝吟老人文稿》中与《钝吟杂录》条目所述相关的文章、何焯《义门读书记》引冯班语、其他版本序跋、冯班传记资料以及书目提要等,以利读者参考。
驻防城是清代重要城市空间类型,与清代政治及军事发展密切相关。本书运用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驻防城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尺度视野对城市概念、数量、演变 过程、空间格局、内部空间布局和规划理念进行研究,探索了清代驻防城空间规划的历史规律。
本书为研究江南历史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明清江南著姓望族的兴起、发展、鼎盛及其衰落的历史,以及对明清时期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全书分为四编,另有附录五种。涉及社会经济、科举制度、马政制度、望族及谱牒文化,以及读书札记、书评、访古与实地历史考察、悼念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