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是新与旧交锋的时代,不仅孕育了很多大人物和值得铭记的事件,也在中西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处在两个时代的交界,晚清民国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细节都反映出意味深长的时代特征。本书从市井社会的角度切入,讨论民国社会中的众生百态,包括优伶、商贾、奴婢、警察、钱庄、帮会等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以及贞节、婚俗、缠足等民间风俗,有很强的民间性,但同时大部分内容又涉及名人,比如蔡元培“废妾”行动、梁启超与中医等,内容丰富,引发思考。
《近代中国与日本》收录作者1961~2003年间完成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章等30余篇,涉及北洋军阀史、抗日战争史、中国地震历史及近代史料学等领域,是怍者学术成就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相关领域成果和发展历程的记录。如《西原借款与日皖勾结》、《直皖战争与日本》等论文,理清了日皖关系的纷乱头绪,对皖系军阀与日本的关系敞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成为该领域学术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北洋军阀》、《抗日战争》诸史料集编纂工作的文字,则记载了编纂思路、缘起过程等,也是中国近代史料学发展历程的记录。这些著述史料扎实,言之有物,新见不断,许多结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陈旭麓先生曾言:“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长程革命”,考察“五四”的剧本和“五四”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五四”。
戴季陶(1891-1949)清末留学日本,归国后作为孙中山的心腹、机要秘书兼日语翻译,始终活跃于近代中日关系线,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并且,他还以其一部《日本论》闻名于世。本书充分发掘海内外手档案资料,考察戴季陶活动,以戴季陶的经历、思想及日本观的变迁为纵轴,以各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对日舆论及孙中山的日本观为横轴,从整体上立体地捕捉戴季陶对日本的认识。书稿基础为2002年完成的东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2月刊行日文版《戴季陶と近代日本》(法政大学出版社),得到学界好评,并荣获第三届山口一朗纪念奖。今由作者本人译为中文,日方出版社免费授予中文出。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是美国人迈克尔·J·莫石和奕瓦娜·莫苇芝的著作,曾先后出版过两次英文版,影响较大,为关于北京使馆区的重要著作。中译本为叶凤美先生翻译。全书主要针对北京使馆区1900年至20世纪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梳理,配有大量精美的历史图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北京使馆区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其中对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区的故事有大量描写,极具参考价值。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是中日甲午战争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自我标榜之作,以亲历者的身份记述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前后外交活动的来龙去脉——披露日本外交决策大量内幕,了解研究甲午战争史料。
1840~1911年的晚清史,是中国历史上千古未见之大变局时代。它既是中国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走向崩溃的时代,也是中国开始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时代。本书是2006年8月25~27日在苏州召开的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书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具体揭示了在晚清71年里中国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剧变及其动因,对于我们更好认识晚清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复杂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册,图文并茂,解说生动,主题为两次鸦片战争以及战前与战后的局势分析和后续影响,表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西方世界与清王朝这个古老帝国的次剧烈碰撞,以此揭开百年近代史的开端,展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矛盾和潜在发展方向。 两次鸦片战争,先后相隔差不多20年,但写在战争上面的主题,却是一个:逼中国开门,开大门。而且拖中国进入西方的世界。 就情势而论,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只要中国的天下没有本事扩张,吃掉西方的世界,那么就早晚会被西方的世界撞毁。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没有幸免的可能。一个拥有了现代工商业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是野蛮人,而蹈海而来的西方人,自诩是文明人。对中国的征服,在某种程度跟他们征服印第安人,非洲人一样,是文明战胜野蛮的过程。
大禹是天上的白帝降世投生,带领华夏百姓抗击洪水。他领着四员天将、五员凡将、几个有志于治水的小兄弟和涂山国逃难而来的涂山国公主涂娇,一同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治水之路。他遇仙师 , 得神斧 , 习文练武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伏 羲 赐“ 量 天 尺”, 洛河女神赠“洛书”, 东南天柱得天书 , 西王母授《召神符箓》, 黄河河伯献河图。又有应龙相助。首治黄河斗夔牛 , 徒骇山下降沐肿 , 九河之野斗罔象。治水淮河斗败巫支祁。召开风神大会 ,铸定海神针定东海。治沂蒙 ,治泗水 , 疏鸿沟通江淮 , 斧开轘辕通南北 , 请来巨灵擗华山。劈龙门 , 凿壶口 , 开三门峡 , 凿出中流砥柱。劈巫山 ,凿三峡 ,治巴山蜀水。大会天下诸侯 , 划九州 ,铸九鼎 , 一统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