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侵略和压迫的中国迎来了选择新生道路的历史性时刻。中国人民要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站起来?本书就从1946年6月的解放战争写起,一直写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以《前夜》《翻身》《决战》《统战》《外交》《开国》6个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文化等方面,立体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历程,用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回答了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人民的胜利这一重大问题。
书稿以国家文物第三次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抗战文化遗址的内涵与价值、保护历程与现状、分布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阐述重庆现有395处抗战遗址的来源、空间形制、内部结构、主要价值以及保护建议等。
不同宇宙不同时空之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立独行、和周遭格格不入,像一座岛一般孤独:可以预知却无力改变未来的孩子、失去老伴儿后学讲猫语的奶奶、和宫女真心相爱的王妃、世界毁灭后陷入休眠的收信人、遇到斯芬克斯的胖公主、驻守宇宙灯塔的瞭望员、天生目盲的诗人、虚拟手机恋爱程序、成为食材的地球人类…… 可是,选择承认自己的特别,得以孤独为代价吗?在书里,时间就像一座庞大的迷宫,只要每个人都握紧手中记忆的线团,就永远不会和彼此走散。再特立独行的人,也有知心同类;再离奇的命运,也不会是独白;和别人不一样,也可以不孤独。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是「ONE·一个」人气签约作家张寒寺的重磅新作,这本暗黑治愈故事集收录了28个脑洞大开、猜不中结局的故事,首度披露诗人“莱特昂·布兰朵”伤感身世,更回应读者呼
《驼峰空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维系中国抗日战争而实施的战略》是一部研究驼峰空运历史的学术专著,对驼峰空运诞生的历史原因、驼峰航线的自然条件、驼峰空运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缘由、驼峰空运的历史意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叙和分析。作者花费数年时间,查阅、研究了大量中、美、日和台湾地区的档案,采访了部分驼峰空运老兵,并到中国做实地调查。此书资料极为丰富(许多为首次发表),史料翔实、观点客观,是迄今为止有关驼峰空运最为全面的论著,对驼峰空运及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丰富而珍贵的图片资料,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全面再现了宋庆龄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无畏精神和杰出贡献,全书分为“走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前列”、“推动国共合作,维护共同抗日局面”、“争取国际援助,支持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等专辑,共收录约幅图片(含表格和历史文献资料),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公开,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档案文献价值。已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抗战胜利周年种重点出版物选题。
本书根据翔实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物,系统揭露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推行“公债政策”,在中国沦陷区大量发行各种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1924年黄埔军校创建,这种以党建校、以校领军,实现党、军合一化的建军模式,与中国历史上各种兵制迥然有异。校长蒋介石重视学兵的政治教育,采取各种方式感化教育学生。1924年10月的商团事件,为军校的政治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宣传资料,深化了学员对三民主义和救国救民的认知。通过商团事件,军校师生初步感受了战斗的气氛,革命的紧张性与积极性得到激发,为1925年初的东征起到了很好的练兵效果。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在共产国际路线的指引下,在国共两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军校里的中共党人积极工作,使军校政治教育迅速驶入正轨。军校师生领会了救国救民的主张,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为黄埔军校日后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根基。《革命的播种者黄埔军校的政工群体(1924-1925)》是对1924年黄埔军校政工团体的记述并
《猫眼》悬疑教父蔡骏经典心理悬疑之作!挑战你的想象力极限! 透过凶宅的猫眼,看见不存在的人…… 《猫眼》每个人的体内都寄居着恶灵,爱与罪一触即发! 《猫眼》童年和雨儿离开生活多年的异乡,搬进童家的上海老宅。这座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房子,黑暗阴沉,空置多年,里边的每扇门上都装着猫眼。诡异的是,总有一只猫如幽灵般在老宅出没,每到晚上,走廊也总会有异常的声音响起,去查看时又空无一物。 之后,老房子周围凶案不断,死者都是年轻女子。童年和雨儿觉察,老宅里好像还住着一个人。神秘的猫眼项链和一段恐怖血腥往事渐渐浮出,凶案的焦点落在了童家老宅……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震古烁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一代青年,迎来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湖南涌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彭璜、李维汉、任弼时、李富春、向警予、蔡畅等为代表的以新民学会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在创党和大革命时期,新民学会78个会员中有3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多种原因有12人脱党)。他们喊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站在历史潮流的浪尖,“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展望未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们是近现代湖南涌现的第五个人才群体。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