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运用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详实的数据和平实顺畅的语言,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了新中国自1949年10月成立至2019年10月7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理论、重大实践;生动展现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巩固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与奋进历程;生动描述了新中国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间发展奇迹;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中国实践的不断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该书还生动记述了各
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 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 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 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 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 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条消息震惊世界:准备渡江作战的解放军在长江上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访苏时,毛泽东和斯大林发生了不愉快的插曲解放西藏时,达赖喇嘛还是很客气的抗美援朝在高层领导中的争议事后,毛泽东曾多次起高岗事件“克什米尔公主号”没有炸死周恩来,代号为“1”的谋杀周恩来的计划又浮出水面。……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远。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
《越南受降日记》是关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和处理善后事宜的真实记录,由作者在越期间撰写的日记改编而成,详细记述了国民政府在入越受降前后对越南政策的变化以及国民政府与法国殖民势力的矛盾冲突。书中另有不少作者在滇越两地的游历记载,对越南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亦多有涉猎。全书内容详实,文笔生动,一直是人们了解研究越南受降的手资料。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
本书是研究“杜凤治日记”的专著,主要探讨以下问题:,杜风治的生平及日记的史料价值;第二,官员之间、官绅、官民的关系,并讲述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各级官员的一些故事;第三,晚清州县官的公务,包括主持考试、审理案件、地方教化、缉捕盗匪、管理省城、对外交涉等方面;第四,州县钱粮催征和州县官的收支;第五,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
《干校札记》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纯音之女徐方所作的回忆录。1969年,徐方随母亲及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的一众学者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干校札记》另外还收录了作者关于张纯音、张耀翔、陈翰笙和孙家琇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回忆文章,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绘图三元总录柳氏家藏三元秘诀》内容博大精深,上取古天文中的黄道赤道、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北斗七星、五星六曜,中取古历法中的十二层次、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年月日时,下取古地理中的九州十二国、五岳四渎、高山平洋、东南西北,因取上中下三元,取称“三元总录”。是书内容广泛,无所不包,是一部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影响巨大的传统文化典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凡四卷,日僧圆仁撰,记录承和五年(838)圆仁随遣唐使来到中国,至承和十四年(847)返日期间的所见所闻。白化文、李鼎霞、许德楠校注该书,1983年基本完成,中华书局编辑部谢方先生曾请周一良先生审订,1987年秋定稿。其后书稿转交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由该社出版,2007年再版。 此次出版,收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订正原书中错讹之处,编排人名索引,以飨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