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西方文明程度更高,从而主宰世界,那么文明如何界定、如何衡量?文明从哪些方面为其奠定了主导世界的基础?文明将如何决定国家的命运?又将如何决定21世纪的未来?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人们一直为文明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西方为什么能够拥有巨大的权力而激烈争论。全球著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的《文明的度量》正是为终结这一争论而作。本书横跨15 000年的人类漫长发展史,围绕全球文明重心的迁移,就西方何时开始主宰世界等重大问题展开阐述,对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定量描述,以此追寻经济和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进。 在本书中,莫里斯独创“社会发展指数”,结合考古证据、历史数据、现代社会数据等,从4个特性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信息技术。进而对上一个冰川
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和感悟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人类历史?最简洁的途径莫过于读懂细节。细节呈现真实历史,历史又因细节而改变,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联结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从细节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立体呈现从上古时代到二战前的世界史。
在《美国的故事》中,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叙述颇详。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活都有祥尽的阐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涉及范围广泛、知识量大,非一般美国历史书籍所能及。本书文笔生动、活泼,写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读来饶有趣味。
本书讲述了次世界大战微妙复杂的爆发原因,异常惨烈的战役及其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影响。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对萨拉热窝市区进行访问。一位热血青年高呼口号,对着他们扣动了扳机。斐迪南大公夫妇能否逃过一劫?这次事件对世界格局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打败德军,英军派出了“钢铁怪物”。这种新式武器一登场,就把德军吓得四散奔逃。这种号称“陆地巡洋舰”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呢?它能否改变战局呢?……让我们翻开《次世界大战》,从书中寻找答案。
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亚洲(除中国)、非洲、欧洲、美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古代部分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及美洲玛雅文明等,中世纪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则记录了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和地理发现。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在战乱中烧毁了金代的中都宫阙,只有东北郊的太宁宫幸免于难,忽必烈建新都城选址时,放弃了金中都原址,而以太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兴建新都。至元十一年(1274)基本建成,此前,于元八年(1271)建国号为大元,九年(1272)二月忙乱中都为大都。 刘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是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的主持人。他熟读经典,在建国的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都城面积约五十多平方公里,它的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北城墙在今小关一线,东城墙和西城墙分别和今二环路内侧的东直门、西直门各在南北一条垂直线上。 在大都城的平面设计上,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南北中轴线,在积水潭东北岸上选定了大都城的几何中心,既中心台,台东约23米处建筑了一座中心阁,相当于今天鼓楼的所在地。 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