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想了解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我们可以通过作者通俗而不失生动的叙事,认识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时代,认识科学与现代世界的关联,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史。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的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以色列虽是一个小国,但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丹尼尔·戈迪斯将大量历史文件、书信和果访融人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深刻理解中,讲述了关于以色列的故事:犹太国的想法从何而来?这个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以色列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个民族和国家虽然早已走出困难期,但仍面对严峻挑战,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挑战根本无法战胜。《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
本书是一本将国际政治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人文思想著作。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西方世界崛起并主宰了地球,科技、经济、文化全面领先亚非拉诸国,更鼓励世界其他地区追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然而,在千年之交,面对经济停滞和内部政治分裂,西方世界发现自己开始衰落,像极了当年的罗马帝国。在本书中,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拉普利和历史学家彼得·希瑟利用罗马帝国的历史重新思考和演绎当代西方的危机状态,从新奇的角度,用独特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罗马和美国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解构了西方文明如何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思路。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本书对于普通人了解历史和当前的局势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11-14世纪,欧洲和圣地涌现了一大批宗教修会,圣殿骑士团是其中也最有争议者。作为慈善修会,它致力于保护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作为武士团体,它逐步发展为十字军东征中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作为成熟而高级的金融机构,它富可敌国,并与诸教宗和欧洲多国君主保持密切联系。它流星般崛起,又血腥而屈辱地陨落,它留下的重重疑团,至今仍让历史学家、小说家、编剧以及阴谋论者沉迷不已。 历史学家丹·琼斯非常擅长写令人血脉偾张的中世纪故事。他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群充满激情的挥剑者——他们让从西班牙到耶路撒冷的土地上,洒满了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鲜血。这部横跨两个世纪的圣殿骑士团兴衰史,再现了一个关于狂热与勇敢、奸诈与背叛的伟大传奇。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代表作品,书写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
本书是一个二战期间发生的的真实故事,它讲述了九位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女性在纳粹铁拳下勇敢斗争的血泪故事。早在1942年,这九位女性(其中有人年仅15岁)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抗法西斯的运动之中,法国警察、德国士兵逮捕她们,盖世太保审讯她们,让她们受尽折磨。她们被驱逐出法国,最后被关进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区的一个强制劳动集中营。去集中营的路上,她们在监狱、过境地等不同地点见过面,因而组成了一个团队。这九位女性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活了下来,还在她们劳作的工厂蓄意破坏法西斯制造的铁武器。战争结束几天后,她们便马上被赶出集中营,走上意图杀害她们的死亡行军路。但这九位女性拒绝接受死亡——虽然她们已经遍体鳞伤、几乎饿死,但还是竭尽全力逃出了纳粹的魔爪。
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后来又成为欧洲帝国的战场,这一切都是季风和人类迁徙的结果。19世纪,在资本力量和蒸汽动力的推动下,帝国重塑了海湾的面貌,以寻求咖啡、大米和橡胶等商品。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移民或被债务束缚,或被干旱刺激,满怀希望地横渡海湾讨生活。新加坡、槟榔屿等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成为那个时代最多元的社会。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政治和环境压力开始侵蚀海湾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互联格局。今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孟加拉湾的海岸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各国竞争亚洲未来的中心。《横渡孟加拉湾》是一个关于经济整合和移民迁徙的大型故事,也是一部文化接触和融合的历史。苏尼尔·阿姆瑞斯首次将该区域放在世
在世界范围内,面对经济危机、阶级斗争、法西斯主义抬头的迷雾,鲜有学者能提供清晰的见解和预判。而大卫·哈维做到了。多年来,作为反资本主义者的大卫·哈维,在持续观察着资本主义体系的演变。在《反资本世界简史》中,大卫·哈维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场和方法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新自由主义、 化、金融危机等问题,提供了理解 资本主义的危机的新思路,并探索社会进步的方向。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布匿战争最后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 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