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从人类身体的角度解读中世纪历史、艺术和医学,不仅仅是从身体整体,亦从身体的各部位、甚至细致到身体解剖“切片”的角度来串联中世纪的这段趣史。 在中世纪历史过程中,人类的身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身体被认为是人类存在的核心,是一个不同部分进行整体运作 终形成的完整有机组织。另一方面,在中世纪语境中,身体还有一层超脱于物理层面之外的, 加复杂的奇妙的象征含义。身体经由这两层解读,在视觉、社会、政治、 、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对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美西战争耻辱性的失败让西班牙失去了 大国的地位。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历经君主王朝、德里韦拉的独裁统治和短暂的第二共和,在漫长的佛朗哥独裁政权之后, 终迎来君主立宪时代。然而,无论政体如何 替,西班牙政府始终深陷腐败、治理无能的泥淖。独裁者们任人唯亲、卖官鬻爵,为维持统治,任由大批无能的政客把持大权,大肆敛财,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 常用的治理手段;共和时期,党派为各自利益,置 、民众危难于不顾,相互倾轧,政治混乱不堪,致使 走向分裂、暴力和贫困。佛朗哥死后,腐败和无能依然在西班牙蔓延,仿佛沁入骨血的毒药,侵蚀着民主的力量。 本书以惊人的细节,讲述了一百多年来西班牙上层政治的历史,为我们理解 治理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面清晰的镜子。
哈布斯堡家族为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的。其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 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 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 广的封建家族。他们在混合着巫师、痴迷者、忧郁症患者、无聊者、音乐家和战士的不稳定氛围中,通过运气、诡计和 的顽固打败了无数的对手,直到在1918年下台。他们主要在多瑙河流域的大多数地区实施他们的统治,实际上欧洲的历史在没有他们的情况下就没有意义。本书充满了音乐、海盗和战斗。这是一个王朝的历史,也是它所统治的许多人的历史,这些人使用许多不同的语言,生活在广阔的领域,并经常对他们在维也纳的奇怪统治者表现出忘恩负义的态度。
本书为“国别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德国的文化史。书中从中世纪的德国文化、德国近代文化、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文化、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的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德国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和独有的特点。本书内容全面,史料丰富,是德国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有益参考资料。
《希腊世界》是牛津大学古典学名师西蒙霍恩布洛尔的代表作。本书记述了自波斯王薛西斯入侵希腊失败到亚历山大大帝之死这段时期内,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战争。书中前半部分按地域详细描叙了希腊古典时代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政策;后半部分则把整个希腊世界视为一个整体,记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科林斯战争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及其给希腊世界带来的影响。作者除了广泛征引原始文献和学者的研究著作以外,还大量引用了钱币、考古和古代铭文作为证据。本书由于资料翔实、观点颇富新见,自出版后就被史学界视为研究希腊古典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力作,三十年来多次修订增补后再版。中文本即译自最新修订的第四版。
《法兰克王家年代记》(拉丁文Annales regni Francorum,英文Royal Frankish Annals):该书大约成书于公元9世纪中前期,其原名是《罗尔什年代记》(Annales Laurissenses Maiors)。鉴于该书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以及具有为加洛林王朝歌功颂德之特点,19世纪德国史家兰克(Ranke)将之改为现名。该书的涵盖时段为公元741—829年。虽然此书涉及到墨洛温王朝很后10年,但全书并没有论及墨洛温王朝本身,而将叙史焦点集中于加洛林家族。另外,在该书中,768年之前的材料基本上是依据《法兰克人史纪事》和《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而随后60余年(公元768—829年)的内容则为作者原创。(
本书全景式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德国侨民在北京、天津、上海的生活情况,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特征。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22部正式出版的自传、20部手稿,以及1940至1949年间《科隆日报》驻中国记者弗里茨·范·布里森对71名在华德国侨民所作的采访稿。这些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为本书著述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使本书成为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德关系,特别是中德民间交往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德侨史的历史专著。
“牛津世界史”系列本本经典,每本都是由10余位欧美历史学科带头人合写的通史性著作。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压箱底的宝贝,耗时40年专为历史爱好者打造的专业级入门读物!同时也是牛津大学一年级新生教材,既是入门级,又是专业级!其中,《牛津古罗马史》由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古典考古和艺术荣誉教授、世界杰出古典学家约翰?博德曼领衔编写,牛津大学古典文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贾斯伯·格里芬和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古代史研究员和指导教师奥斯温·穆瑞主编,从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艺术、文学、哲学等方方面面,讲述了一个古罗马从小村庄到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完整发展脉络。这套书面向牛津大学一年级新生,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梳理世界史脉络,将牛津大学压箱底的历史干货全部讲透,是一套可读性和专业性俱佳的入门经典!翻开本书,
《话说西方》纵览古今,气势恢弘,展现西方历史的风云,描摹西方文化的变迁:流动的历史,深缓而又跳跃;机智的哲学,明白而又活泼;多彩的文学,灿烂而又辉煌;多姿的艺术,美妙而又鲜活;自然的地理,百态而又神奇。无论是历史、文学和艺术,还是哲学和科学;无论是令人高山仰止、叹为观止的古希腊罗马文明,还是现代的西方文明,在这里,历史的激荡,哲学的睿智,文学的意象,艺术的美感,科学的真谛,作者的讲述均能做到丝丝入扣,娓娓道来,在思索与描摹的求真之中,在时代与篇章的交织之中,在历史与地理的时空之中,展现了一幅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宏伟画卷。 本书为《话说西方》丛书第三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系“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中的一种,西方史学名著。也是一部巨著,共5卷,运用大量一手史料乃至亲历的历史,以独特的史识,雄奇的笔法,撰写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1848年革命近半个世纪的德意志史。本书是五卷本巨著中的 卷,记述了帝国的覆灭及其影响。 本书是史学名著,也是一部独特的德国史,因为作者是其撰写的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由于19世纪德意志德国覆灭后处于分裂状态,因而作者作为爱国者在这部历史中始终呈现民族主义的立场,这也是其饱受诟病之处。但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在历史学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因而直至 其学术价值依然存在。译者是西方史专业学者,虽从英译本译出,但译文流畅准确,仍可谓是一个好译本。
本书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是记载公元前50年至公元1154年英国历史的唯一史料,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学价值。该书的编写肇始于公元9世纪末,材料来源多种多样,以编年体写成。原书以古英语写作,中译本根据最权威的《英国历史文献》现代英语译本译出。 读者对象:供高校历史系师生及历史专业读者使用参考。
《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是欧洲中世纪史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为美国数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的一大特色是C·沃伦·霍利斯特清晰的历史观和动人的教学法,现经朱迪斯·本内特精到的修订而成第十版,覆盖了更多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内容,包含了经全面修订的系列地图、一组新的关于中世纪传说的短文等更多内容。在第八版的序言中,霍利斯特教授述及他在大学时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中世纪的产物”。《欧洲中世纪史》一书向今天的学生全面介绍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中世纪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