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之所以钟情历史,是因为过去曾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要如此,借鉴往事以知照当下,方能做到出言适要、行事得宜。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目的也是如此,欲使读者在历史的兴亡与荣辱中,“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资治通鉴》纪兴乱、论成败、志卓行、述得失,评注者甚众,各家皆能体贴出不同道理。本书从平民百姓的视角,读史论世,品评人物,自成风格。作者解说古人谋国谋身之道,非纠缠于一般为人津津乐道的权谋、诈术,而是特别强调儒家的“大德敦化”、文治教化在历史中的作用,于闲情雅趣中透视历史的性格。
“二十五史”是中国古籍中系统性的经典巨著,“列传”是其中最生动、观赏性,也最生活化的篇章。本着“以人物读历史”、“以生活读历史”的新闻记者旨趣,本书”快读“的重点在于以人系事,以人论世,对“二十五史”不求“遍观”,但“要览”。所选篇目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政治精英到文化名流,从士农工商到佛道方僧,以“列传”为主,兼顾其他。作者以不同的风貌展现了历史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意在建构一幅鲜活的历史图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古今对话的窗口,一个心灵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找寻历史长河中的经验与智慧,收获一份生活的感悟与人格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