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45年至1951年间的工作笔记结集,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原名皇朝编年兴趣要备要,端平二年上进时,始改“举要”为“纲目”,遂成今名。是书仿效朱熹通鑑纲目义例,大书者为纲,分注者为目,纲节举要,目即备要。今本皇编年纲目备要,纲目分明,当系陈均全书无疑。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三十卷,仿效朱熹《通鉴纲目》义例,起建隆,迄建康,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北宋一代九朝的历史。因该书并非仅据已成史书进行删除。特别是徽、钦两朝纪事,适可以补长编之阙。其编撰形式,纲简而目详,纲以兴趣宏撮要,目以相对集中地加以叙述,便于检索。清人朱彝尊称其简而有要,颇为妥切,因而该书被视为研究宋史的基本参考史料。
上起五帝(约公元前26世纪初),下迄清朝灭亡的1911年。以中国古代纪年为主线,以中国古代通行的阴阳历(农历)为主架,配之以相应的公历、干支历;详近略远;几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动乱时期,各行其历,遇有差别的月日,另表列出。春秋战国各诸侯纪年、十六国纪年、十国纪年等分别在各年表下注出。南明、太平天国作为副表分别附于明、清之后。读者可以借此快速而准确的查出中国历史上每一年月日的公历和干支。
本书是原国民党将领关于抗日战争远征印缅抗战之亲历记录。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本书作为亲历记录,再现了远征印缅战事的英勇与壮烈。
本书是原国民党将领关于抗日战争远征印缅抗战之亲历记录。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本书作为亲历记录,再现了远征印缅战事的英勇与壮烈。
本书根据年月贵阳《中央日报》出版的戴广德著《我们怎样打进缅甸——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纪实》编校修订而成。原著以滇缅抗战为历史背景,真实记录了中国远征军用双手和血汗夜以继日筑成滇缅公路;孙立人将军以少胜多,取得仁安羌大捷等历史事件。 中国远征军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之子刘伟民为本书作了序,还有戴广德之女戴晓萍怀念父亲之文作为本书附录,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志主编、编审沈飞德撰写后记,全面分析了本书的重版缘起、戴广德其人与赴印缅战地采访的机缘、中国远征军等问题,可读性强。
相对北宋来看,南宋存世的史料颇为匮乏,而南宋后期的史料就更是少得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薄弱。史料是研究的基础,要想改变研究薄弱的状况,首先必须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人手。关于南宋后期的史书,宋季三朝政要对于从事宋史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存在。不过,就是这样一部聊胜于无的宋季三朝政要,利用得也并不充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史书至今尚未有一个方便使用的整理本,而流行的几种版本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阙讹误。因此,从促进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整理宋季三朝政要的确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本书根据年月贵阳《中央日报》出版的戴广德著《我们怎样打进缅甸——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纪实》编校修订而成。原著以滇缅抗战为历史背景,真实记录了中国远征军用双手和血汗夜以继日筑成滇缅公路;孙立人将军以少胜多,取得仁安羌大捷等历史事件。 中国远征军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之子刘伟民为本书作了序,还有戴广德之女戴晓萍怀念父亲之文作为本书附录,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志主编、编审沈飞德撰写后记,全面分析了本书的重版缘起、戴广德其人与赴印缅战地采访的机缘、中国远征军等问题,可读性强。
一、本书主要供师范院校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之用。二、本书是一本资料书,又是主要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扼要叙述两汉教育制度的发展史的读本.特点是分专题,专题之下按编年比较系统地陈述教育制度和实施的历史发展,用资料来说明史实,以供读者教学和研究两汉教育的发展线索之用。作者的简单概括和说明也是尽量以所引用的资料为基础作出的。三、本书主要介绍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实施,不包括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思想只是与教育政策有关和对教育实施改变有影响的材料。四、本书所论述的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很有价值。下面都附有资料,资料均注明出处。
本册文集所收录的史料为民国部分报刊刊载的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通讯、评论等,档案文献不在收录之列。为方便读者参考起见,所选史料以报刊名称排列,同一报刊刊载史料以发表时间排列。 民国报刊林林总总,不仅风格不同,而且编辑水平、印刷质量、纸张成色等也各异。同一报刊,不同年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报刊编排、文字等错误较多,有些报刊印刷质量较差,存放时间过久,字迹难以辨认。对此我们做了专门处理。对于一些文字中的明显错误,我们直接予以纠正;对于难以判断正误的用词,或明知有错误而对研究者有参考价值的词语,则用“()”标出;对于模糊、漏印或其他难以辨认的字,用“□”代替;对于连载文章中间缺期的,用“……”注明。 本文集所选文章均注明报刊名称及发表时间,文章内容所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一概不
石林燕语十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公元一○七七年——一一四八年)字少蕴,号石林剧士,原籍吴县,剧乌程。北宋哲宗绍圣四年登进士第,遂迁祠部郎官。徽宗大观初,任起居郎、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积极参预朝政。高宗初,曾官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时,任江东安抚使。以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卒朥検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一生,屡经仕宦,学部博洽,精熟掌故,故著述甚富。据南宋陈振孙直刘书录解题着录,尚存者如春秋传二十卷、春秋考十六卷、春秋谳二十三卷、石林奏议十五卷、石林菩语十卷、避 暑录话二卷、岩下放言三卷、石林家训一卷、建康集八卷、石林诗话二卷词一卷共十一种,佚书包括玉涧杂书等近十种,内倥有诗文、词章、奏议、二释、笔记等。在笔记类著作中,石林燕语是很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