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编制史是研究国家机构、职官与职能发展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国家机构编制主要围绕如何巩固王权、皇权等政权而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中枢机构的不断调整上。当皇权与相权产生矛盾,当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时,皇帝就会将身边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由内官推上前台,使其逐步变成国家的中枢机构。当这一中枢机构对皇权构成威胁时,又会被新的中枢机构所取代。地方政权也是同样。在地方政权高一级的机构出现尾大不掉从而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时,统治者就会加以调整。当调整失败,皇帝也就会被取代。在地方机构编制中,县一级政权机构之所以延续两千余年不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国家机构编制围绕皇权而不断变化调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机构编制史的一条规律。中国机构编制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完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展示了鲁道夫·霍梅尔在中国8年间的调查成果,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的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书中大量照片,更是弥足珍贵
《新编中国海盗史》是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与包括海盗史专家郑广南教授在内的一批学者共同协作研究的成果。该书建立在扎实史料基础之上,全面叙述从夏商周至明清几千年间中国海盜活动兴起、发展及衰落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中国历史上海盗活动的重大事件,分析与说明事件的性质,揭示海盗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客观评价具有代表性的海盗人物,并予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海盗通史的学术著作。该书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相关领域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参考书。
2016年以来,为响应党的群团改革要求,讲好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的故事,使妇运史研究更好地为基层妇女工作服务、为妇女发展服务,妇女研究所与《中国妇运》杂志合作开办“妇运史话”专题栏目。栏目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妇联改革和妇女工作的新要求、服务新时代妇女运动出发,立足新形势,结合当前一个时期的重点热点事件和妇女工作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不同的主题切入,重点总结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的经验、规律和特点,为新时代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找寻历史借鉴和启迪。文章刊发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成效,为妇女工作者了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程、妇女事业的成就、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发展等提供了参考。
这是个人的一部宋金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文集,绝大部分是宋代的,只有很少量涉及辽金与前朝后代。
本书是一部讲述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简史, 其中, 自然环境包括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其他生物。 纵观人与自然的发展史,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时是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平衡中, 但也会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进行。 本书探讨了环境的变化 ( 通常是受到人类行为影响的环境变化 ) 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的。 在每个历史阶段, 以及我们能够栖居的每一个角落, 都会见证这一过程的发生。
阅读史是书籍史的一个分支,它能揭示书籍在历目前的实际作用。本书的初衷是讨论阅读史的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于英文专著或欧洲其他语种专著的英文译本,探寻的主要是大西洋两岸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阅读史和书史,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启发和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稿根据一个史学学科应有的要素和研究实践的逻辑设立章节,共分九章。靠前章讲阅读史家面临的理论困境;第二章讲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贡献和缺憾;第三章讲阅读史家如何改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适应史学规范;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阅读史的学科界限、研究的问题、基本操作规范、可用史料和研究方法;第九章评述阅读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赘语除了总结前九章内容,主要评述近年欧美学者对中国书史和阅读史的研究,重申阅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科界限。
本书的主轴在“中国史”,所收15篇论文期待借由台湾史学界十几年间从事之医疗、养生、疾病、卫生等史学新领域,重新反思中国历史发展核心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等等。医疗介入历史中的生老病死,涉入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生活态度与对健康的追求,包含人们对宇宙的想象及其政治的意涵,同时也呈现过去的医生团体与其他团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中国历史多层次的独特风貌。深入这个新领域,或将重新认识中国史研究的预设与真相。《从医疗看中国史》旨在寻找历史新议题,连接医学史与一般史,同时瓦解既存的社会史、文化史等分类框架,以及打破史学研究的实证心态,这正是台湾医疗史研究发展之新趋势。
2016年以来,为响应党的群团改革要求,讲好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的故事,使妇运史研究更好地为基层妇女工作服务、为妇女发展服务,妇女研究所与《中国妇运》杂志合作开办“妇运史话”专题栏目。栏目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妇联改革和妇女工作的新要求、服务新时代妇女运动出发,立足新形势,结合当前一个时期的重点热点事件和妇女工作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不同的主题切入,重点总结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的经验、规律和特点,为新时代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找寻历史借鉴和启迪。文章刊发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成效,为妇女工作者了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程、妇女事业的成就、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发展等提供了参考。
阅读史是书籍史的一个分支,它能揭示书籍在历目前的实际作用。本书的初衷是讨论阅读史的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于英文专著或欧洲其他语种专著的英文译本,探寻的主要是大西洋两岸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阅读史和书史,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启发和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稿根据一个史学学科应有的要素和研究实践的逻辑设立章节,共分九章。靠前章讲阅读史家面临的理论困境;第二章讲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贡献和缺憾;第三章讲阅读史家如何改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适应史学规范;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阅读史的学科界限、研究的问题、基本操作规范、可用史料和研究方法;第九章评述阅读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赘语除了总结前九章内容,主要评述近年欧美学者对中国书史和阅读史的研究,重申阅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科界限。
本文以饮食器具为主题,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资料,特别是注重地下考古资料与地上文献资料的结合,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器具的发展简史,作者从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用来夹食的树枝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当代中国中外结合,灿烂辉煌、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特征的精彩纷呈的各类饮食器具。
《中国药业史(第3版)》是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药品行业历史文化的专著,已出过两版。第3版以更加丰富的史料,叙述中国药业的行业特色及地位、形成发展、药材生产、对外交流贸易、经营理念与促销措施、行业组织、庙会药市、假药防治、开发利用、基本名词探源和著名百年老店等11个方面内容。附录有4份珍贵史料:《千金翼方.药出州土》药材与产地;《新唐书·地理志》中的土贡药材;宋代官药局炮制规范《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77法与涉及药材;《本草品汇精要》268种道地药材品名与产地。 《中国药业史(第3版)》药业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并重。结构上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时间跨度从神农尝百草至新中国,地域涉及全国及海外。叙述上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资料性强、研究性强、可读性强是其特色。为作者历时20年之开创性力著,填补了系
《昆剧发展史》编著者胡忌、刘致中。胡忌、刘致中二位先生合著的《昆剧发展史》1989初版,此书一经问世即为经典,为治戏曲史者的之书,而此书自初版之后再未重印,后来之学者常叹一书难求。《昆剧发展史》以十分丰富的资料铺展其篇章,这里既有大量新开掘的资料,也有对人们所熟知的旧有资料的深耕细作。由此扩展了昆剧历史的视野,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新看法。有鉴于昆剧这个剧种在整个戏剧史中所占的比重之大,一部昆剧史几乎可相当于半部中国戏剧史,《昆剧发展史》一书在中国戏剧史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不可小觑。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称“文物之邦”,从史前文化到古代文明,从近代变革到当代发展,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浙江特色、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思想内涵的地域文化,这是浙江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何更好地使这一文化瑰宝为我们所用、为时代服务,既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深入挖掘、整理、探究,不断丰富、发展、创新浙江地域文化,对于进一步充实浙江文化的内涵和拓展浙江文化的外延,进一步增强浙江文化的创新能力、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在促进浙江经
本书的主轴在“中国史”,所收15篇论文期待借由台湾史学界十几年间从事之医疗、养生、疾病、卫生等史学新领域,重新反思中国历史发展核心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等等。医疗介入历史中的生老病死,涉入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生活态度与对健康的追求,包含人们对宇宙的想象及其政治的意涵,同时也呈现过去的医生团体与其他团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中国历史多层次的独特风貌。深入这个新领域,或将重新认识中国史研究的预设与真相。《从医疗看中国史》旨在寻找历史新议题,连接医学史与一般史,同时瓦解既存的社会史、文化史等分类框架,以及打破史学研究的实证心态,这正是台湾医疗史研究发展之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