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开发史》是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领衔主编,邹逸麟、王守春、朱士光等学者分别担任相关部分的编撰。本书详尽论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主要运河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和历史作用,全书分八篇,分别论述了黄河以北运河、山东运河、里运河、关中豫东与皖北皖中、江南运河、杭州段运河、浙东运河、灵渠等各段运河,是目前关于运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瓦当出于普通艺人匠人之手,本地瓦当就势必会融入云南民间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文化遗存,本土瓦当和任何其他类型的物品一样,它们都包含着云南边城的历史信息。因此,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研究云南古代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视。
《东莞风情录》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东莞历史文化专辑》的一种,是一部介绍东莞风情的随笔型作品。作者踏遍东莞山水,采风、记录了东莞历史文物、民间传说、风物人情等,编成本书。全书内容计有东莞名人、东莞名胜、东莞地名、东莞方言、东莞谚语、东莞木鱼书、东莞咸水歌、东莞民间歌曲、东莞联话、东莞八景、东莞风俗、东莞饮食习惯、等等。内容丰富,是认识东莞、了解东莞很好的参考读物。
为便于读者阅读,按各个重要问题划分了章节编排了目标,并按现代书籍的形式,各节按内容分段,各段开头另起行,以使段落区分清楚。 本书中还有一些年号、年数与其它史籍不合,以及书内前后矛盾之处,这次都末作改动,仍保持原貌。 本书中有若干不加注释则难以理解之处,还有一些与中国古代史有关的问题,,为使不能阅读汉文的同志易于理解,从汉文《中国通史》及《汉文大辞典》中收录了少量内容,其它则据藏文资料适当注释,尽可能将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的作者、书名、函数、页数注明,为有志于进一步阅读和研讨藏族历史的读者提供便利,总计对六百八十余条词目加了注释。 本书对西藏从远古至朗达玛灭佛之间的历史叙述十分简略。
本书通过对北京旧城五十多年规划与建设的回顾及反思,记述了北京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过程,论证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通过对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建设,对旧城破旧危房改建的实践以及对若干个案的实例解析,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层面到政策层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书可以作为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实施政策研究人员参考,亦可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与泉州南建筑博物馆将民国以来和几处重要古城踏勘活动报告材料,连同零星散见其它刊物的方古散文特写,以及集中反映泉州历史文脉的水系、寺院、坊桥亭井、楼园祠肆、名人故居等专文,结集为《泉州古城踏勘》,并随文选配与记述内容相吻合的历史图片。 这是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的泉州古城研究资料汇编,存储历史信息丰富,足供吾人浏览,以明变迁,知兴废,资借签也。
《安徽省地方志丛书 涡阳县志 (1984~2005)》由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得益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广州自秦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即有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初步形成。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曾是全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本书从五羊神话传说讲起,以时间顺序,讲述了广州自秦朝建城至解放战争结束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35万字。
一、此书以原日广州府城及附郭为范围,意在考见城坊沿革中迹,故详古而略今。民国后各变迁,当别为记载。 二、此书所征引,悉注明原书于下;其附列管见,则低二格加“按”字以别之。 三、引用各书,时代不同,故语气各异;兹为存真,概不改削,望阅者分别观之。 四、城坊街道,间有无事迹可考者, 则阙之,未敢杜撰;如考查有得,当俟续编。 五、此书拟附沿革详图,因考绘未竟,以俟他日。
本书全面考述了汉魏六朝、唐宋以及元明清时期汉水流域治所城市(及部分非治所聚落)的建城过程、城郭规模与形态、城郭内外之空伺结构与功能分划;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汉魏六朝时期从散居向聚居的演变以及城居与村居的对立,唐宋时期特别是唐代地方城市中里坊制之实施情形及其实质,明清时期治所城市城墙内外街区的功能分划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之认识的观点。
50年代,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摄影师侯凯沅背着德国林哈夫大相机一头扎进了人民大会堂,开始了记录北京的拍摄历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年7万余张北京影像被仔细地、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现任北京院摄影师刘锦标办公室的铁皮柜中,基于此,鉴于像侯凯沅、赵树强那些老一代摄影师登高涉足的拍摄地点早已成为再也回不去的原点,刘锦标开始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记录。2008至2011年。这三年间,刘锦标共拍摄了300组照片。除了拍摄地点和角度要一致,拍摄时间也得是同月同日的同一时刻,哪怕是照片中的细节,他都力图做到真正的还原。
本书记载了纳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各方面的变化,展现了47万纳溪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强拼搏,求实创新,团结勤奋,富民兴区的精神风貌。这部志书承上启下,涵盖纵横,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简炼的语言,准确的数据,大量的史实,翔实地记载20年历史,是一部“熔百科为一炉,集万卷为一册,编多年为一瞬”的资料性工具书,对于服务当代,造福后世,鼓舞全区人民奋勇拼搏,再创辉煌,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清·光绪《广德州志》是全国各大图书馆内保存的嘉靖、万历、康熙门志、乾隆李志、胡志、道光续志、光绪志七种广德州志中资料最为详尽,校勘最为精良的一种,光绪六年付梓成书。全书设地域、营建、田赋、典礼、职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杂志十部分,六十卷,程度地保存了广德一地自先秦以来历代的地方文献资料,如:在介绍古迹、寺庙、桥梁时,将历代相关的文献资料,如:碑记、诗文附后,使读者一目了然;在兵寇中,详细记载了太平军在广德州及周边的战事。另外,人物中连篇累牍的关于战争中死亡的忠义人士和列女的介绍,反映了当时极为沉闷、保守的社会风气。对于属县建平的内容,以州统县,注“建平”二字区别,为雍正以后就未修过县志的建平县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清·光绪《广德州志》考订精审,历经访求旧志、稽考群
本书依据大量藏文、汉文、波斯文等文字资料,次系统和深入地探讨了上古时期西藏与中亚、西亚地区波斯文明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西藏苯教与波斯祆教之间的联系,对我们认识、了解上古西藏的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安徽通史1:先秦卷》共六章,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安徽历史的开端、新石器时代的安徽、夏商时期的安徽、西周时期的安徽、春秋时期的安徽、战国时期的安徽。
《临沂市志(1995-2010 第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断限内临沂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 《临沂市志(1995-2010 第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是2001年版《临沂地区志》的续志,共分3册分别出版。记述上限为1995年建立地级临沂市,下限至2010年。为体现事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内容适当上溯或下延(下延文字以楷体字置括弧内)。卷前彩页、编题页照片突破断限。 《临沂市志(1995-2010 第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以志
《莫干山别墅往事》以二十余个老别墅为研究重点,再按照人物的群落关系,辐射到山中近百幢老建筑,解读背后鲜活的历史细节,逐渐还原近代史视野下的莫干山,将固化的历史建筑、历史路段还原其生动有趣的人文面向,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莫干山历史文化的新视角。
《长安史迹研究》一书是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研究汉唐长安旧迹的一部专著。作者1906年至1910年利用在陕西高等学堂任教之闲暇,对西安附近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汉唐度里程、汉唐帝陵、汉唐长安城及长安附近名胜古迹、道观、寺院、古代碑石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之后,撰成此书。此书配有照片171张,插图38幅。本书为新译本,对当代学者研究古代长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安徽省地方志丛书 涡阳县志 (1984~2005)》由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