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华民族的孕育地,众多王朝的建都地,农耕文明的至高地,元典思想的诞生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地,发明的发端地,炎黄子孙的根源地,文学艺术的昌盛地。古往今来,在河南孕育和产生的众多思想学说,交相辉映,积淀升华,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如儒家思想、道家学说、河洛文化、佛教文化等核心文化都在这里光大。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历史为现实服务,为未来壮行,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今天河南的发展来说,是一本深刻的教材、一面明亮的镜子、一笔巨大的财富,为我们揭示了客观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带来了深刻启迪,留下了资源富矿,提供了精神支持。
《中华地名史话》是一本关于中国地名的科普读物。地名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名不但指出当地的地理类型,通常还反映出命名时代该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地名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现代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还可以恢复一些地域的古地理面貌,找出它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及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华地名史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流畅、通俗的笔调,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中国地名产生、发展的规律。具体包括引言、自然造化篇、先民足迹篇、人文烙印篇及结语。
钱塘江是我国有魅力的江河之一,她哺育着流域人民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钱塘江功不可没。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建德人”就已生活在寿昌江畔;新石器时期,有距今12000-8000年的“上山人”,及距今约8000-7000年的“跨湖桥人”,分别在江畔创造了“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古越人凭借钱塘江,创造了“越文化”,考古发掘证实古代的河口滨海地带是越文化发源地;在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7000年前已有人工种植的水稻,距今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水井,说明那时已有灌溉农业和生活供水设施;“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也都证明,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两岸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