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作为一位公认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 南京为他提供了一个讲述中国历史的平台,它不断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重生、发展;它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浓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场;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叶
这是一部城市传记。作品一改官方修史的窠臼和史观, 次从平民视角入手,书写了广州两千多年(前214年—1949)的市民生活、城坊地理、灾难兵祸、迭代治理、文化 、港口渔猎、休闲娱乐等,全书30万字。作品语言精练,散点式的信息密布,故事叠加,互为牵引,整部作品繁花叠缀,摇曳多姿,既有看点,也有历史厚度。因此文本和平民化气质的读者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在文体和写作方法上具有创新价值。 《广州传(简明版)》经作者授权,编者对文中引文和学术性较强的内容、考古内容、惯见的非遗内容做了必要的删节,单册,软精装。
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前夕,随着中日战争局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各类机构、机关战略大转移。在这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下、西迁大转移中,桂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短期内相继会聚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和文化人。一时间“文人荟萃,文化繁荣”的桂林成为当时国统区著名的进步文化中心,被誉为战时“文化城”,城市人口也从抗战之前的六七万人猛然增至50多万人。桂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的6年多时间里,在桂林“八办”的领导和引导下,在桂的进步文化团体和文艺团体达到了100余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当时许多文化名人聚集桂林,已远胜于武汉国民政府第三厅的“名流内阁”。先后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界人士,比较知名的就有1000多人,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作为一位 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 南京为他提供了一个讲述中国历史的平台,它不断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重生、发展;它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浓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场;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
本社近年推出的畅销书《战天京》是写湘军集团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城的史事,而在此之前湘军攻下当时安徽的省城安庆,则是攻克天京的必要前提。安庆会战是清王朝命运的转折点,安庆会战前清朝有 之忧,而安庆会战之后,清王朝逐渐掌握主动,逐渐镇压了各地动乱,号称“同治中兴”。本书选取安庆会战这样一个转折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场历 罕见的会战,因为此战不但有太平军和湘军的决战,期间也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洋人介入中国事务,干预太平天国战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战场争夺,外交斡旋,加上清王朝和太平天 部的政治斗争,战场之外的戏份比战争还要激烈。书稿文笔优美,史实准确,给读者一个近距离了解那一段历史的 机会。
《方志上海微故事——变迁与更新的印象》是作者选编的第二本有关老上海建筑掌故和文化的图书,内容选自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自办的,选取了有关老上海的街道、公园、建筑物、河流和文化地标的13篇文章,从历史渊源、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讲述它们的故事。本书稿的内容资料详实,图片历史感浓郁,可读性比较强。《方志上海微故事——变迁与更新的印象》是作者选编的第二本有关老上海建筑掌故和文化的图书,内容选自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自办的,选取了有关老上海的街道、公园、建筑物、河流和文化地标的13篇文章,从历史渊源、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讲述它们的故事。本书稿的内容资料详实,图片历史感浓郁,可读性比较强。
青岛的城市化进程虽仅百年,但其历史文化却源远流长。早在五六千年以前,青岛的早期居民东夷人就已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岳石文化。春秋至魏晋,田单火牛阵破燕于即墨古城,秦始皇东巡三次登临琅琊台,田横五百义士殉节田横海岛,晋高僧法显取经东归登陆于崂山沿岸,北魏郑道昭书刻于天柱山峰。唐宋以来,道教大兴,李玄哲、刘若拙、丘处机、张三丰等历代名道相继来崂山修炼,“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使崂山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甬城街巷》一书,从整体而言,我认为选材多样,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章主要由政协委员、作家、专家、学者和记者等撰写。全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丰而不余,约而不失,且形式与体裁有别于以往,有较强的史料性、文学性和可读性。
延安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委员会,1949年发布了收集革命文献、文物的命令。1950年成立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延安境内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3个,涵盖了古代历史、近现代史迹、民俗文化和其他类型的博物馆。近几年,民营博物馆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为延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是义乌丛书的一种。地名的来历与传说,是民间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书作者历时一年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采访,搜集整理而成100个故事,讲述了100个义乌地名的来历和传说。不失为地方民间文学的一个成果。
《新安志整理与研究(竖排版)》涵盖了新安或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新安历史文化的渊源流变,历史文化的信息量大而密集,是其他新安及徽州的书籍无法代替的。《新安志整理与研究(竖排版)》是徽学研究资料辑刊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