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路考古报告集是近年来重庆公路基本建设中,对发现的文物开展考古工作的部分资料汇总。本报告集既有发掘成果的总结,也有部分调查资料的刊布。年代上迄汉至六朝,下至明清,以墓葬资料为主,内容较丰富。 本书适合于考古学、地方史等研究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姜女石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并经过大面积系统发掘的秦代大型建筑遗址群之一,是秦统一大帝国的象征与见证,同时又是一项将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古代人类工程。它的发现对秦代考古、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均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
《丝路探源:齐国於陵·周村丝绸之路货源地研究》共分为东夷纺织、齐国丝绸、汉代丝路、唐宋丝韵、商城传承等五大部分,以时为序,在梳理山东齐地丝绸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山东丝线发展史以及丝绸贸易的发展变化,进而指出周村於陵作为丝路货源地的重要意义。
吴哥古迹茶胶寺考古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参与实施的一项重要涉外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也是中国商务部合同内容规定的茶胶寺保护维修工程项目中结构加固、材料修复、考古研究等任务之一,包括对茶胶寺及其周边遗址调查、茶胶寺勘探和发掘等内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柬埔寨金边皇家艺术大学联合编著的这本《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考古报告(精)》对这项考古工作的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
《亲历考古: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过程,这座汉墓因出土千年不腐女尸而名震天下。《亲历考古: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中作者讲述了如电影般亲身经历,妙释出土文物,修正《史记》错误,再现西汉墓主峥嵘岁月。
《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是隋唐洛阳城40余年田野考古发掘成果。本报告的编写以郭城、皇城、东城和宫城为主体框架,在章节划分上先整体后分层叙述。报告内容涵盖城址的城墙、城门、街道、里坊、宫殿、园林、水系等,内容丰富,资料系统。如既有郭城、皇城、东城和宫城的城门遗址,又包括宫城正殿明堂、九州池、上阳宫、白居易宅院等一批重要遗址。同时,出土遗物中有大量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极大的丰富了研究都城建筑和城市生活的实物资料。这些遗址的发掘为隋唐洛阳城的复原研究提供了确切位置,起到了坐标点的作用
本书是何正璜先生以散文体形式所写的考古记游。其中的部分文章曾刊载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旅游杂志》上。由于战争和动乱,作者未能收集和保存。但上海的王鸿森先生,由于酷爱其文,竟将其收齐,退休以后用毛笔小楷抄写,并治印题签,线装成册。1993年通过朋友将此书赠送给临终前的何先生,使这部文稿终得保存。这部游记记述了何正璜先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工作期间以及后来的文博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通过她优美的文笔,那绿锈的青铜、拙厚的汉砖、带土的陶俑,饱蘸着历史的积淀于厚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何正璜先生的主要作品有:《伊东拾零》《含泪返国门》《美丽的临潼》《吟鞭指灞桥》《咸阳仿古》《黄帝陵展祭》《东方的梵蒂冈——拉卜愣》《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