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远古人类的足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汇总了1997年以来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科研成果,运用现代旧石器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多个方面对这一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学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勾画出该地区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框架。《三峡远古人类的足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三峡库区大地构造背景和长江河流阶地的发育特点,并对该地区旧石器及史前遗物的调查、研究历史进行全面的回顾、介绍和总结。第二部分重点对新发现、发掘的材料进行描述和研究,分旧石器时代为早、中、晚期(含新石器时代早期),对各个遗址及其材料进行介绍和描述,对其所反映的石器工业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同时对每段时期史前人类的生存行为方
1997-1998年间,作者对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进行了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和地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定位,此项工作是在我国开展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学研究的成功尝试。 其后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结合地区既往的考古工作,对所获资料进行了多学科全面的分析研究,编著了本书。书中包含了原始资料中最有代表性和最重要的照片资料,为更深入研究这批遗址提供了重要的、直观的图像资料。该书是我国部采用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学研究方法对古代大型遗址进行勘察研究的报告。 本书可供考古、历史、遥感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以传统文献结合新近考古发掘证据,既有传统古籍整理考释训诂研究,亦有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的重新开掘新航道。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从历史上已无可辨驳!您想对此有更深的了解吗?请看本书如何从明清治藏的史实来论证西藏自古就是属于中国的统辖范围!本书作者常年从事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史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这些丰富翔实的资料在本书中的运用使得西藏在明清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不禁令人振奋!
杨甲三教授是当代针灸学家,在针灸理论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拟对杨甲三教授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以“专病论治”重点介绍杨甲三教授在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治疗中的独特见解和选方配穴,突出其针药并用、内外同治的临床特点,以“诊余漫话”阐述杨甲三教授在腧穴定位、毫针刺法、经穴主治规律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从中可见其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的治学方法。此外,本书特设录,介绍《杨甲三取穴经验》的精要,以进一步集中反映杨甲三教授的学术成就,并供读者习用。
本书主要围绕二里头文化陶器及青铜器产地、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二里头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结构分析为依据,进行的陶器产地研究,揭示了聚落内部组织结构和聚落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分析和经验观察为依据,对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进行的全流程考察和横向比较,揭示出二里头文化陶器技术特征。对二里头遗址及文化所见的外来文化因素的分析,探寻了二里头文化与夏代国家形成的动力。对遗迹、遗物进行的宏观与微观分析,再结合科学测年数据,可判定二里头文化三四期间为夏商分界。
卢兆荫所著的《发现满城汉墓》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满城汉墓,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万余件文物。本书作者负责并亲历这一发掘,再现了西汉帝国灿烂风华。《发现满城汉墓》中所述的满城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真实反映。
法国汉学家维克多·谢阁兰著《中国汉代墓葬艺术》,于1935年在巴黎保尔·古纳特东方书局出版,是作者于1914年对陕西和四川等地区秦汉时期墓葬遗迹和陵墓建筑、雕塑进行详细考察后的记录和分析、研究的成果。
顾城、谢烨惨剧的在场者、目击者、顾城之姊顾乡,痛定思痛,泪中扶笔,以手材料,再现诗人的岁月,揭开激流岛血案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