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是1980年夏和1981年的头几个星期在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一系列讲座的修改文本。这些讲座设定了许多目标,但首要的任务是要阐明最近的研究进展,即我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是我正在探索的观点,还没有形成论文或是专著。这也意味着这《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不像已经完成的研究一样,汇聚各种观点和研究进展,评论相关的研究。我们都知道考古学家出版著述常常是工作完成许久之后的事;类似之,启发灵感的讨论和交流,这些构成研究乐趣的东西往往只在朋友和同事“圈内”才会有,直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迟到的报告出版之前,很少会播之大众。讲座则填补了研究的乐趣与准备最后报告的乏味之间的空白。我希望通过出版我现在的思考和研究,
内容简介 · · · · · ·r r 该书作者系30年代上海名医,他以亲身经历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物价变动;描摹了作者所接触到的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思想状况,其中不乏名人逸士、政界要人,如章太炎、丁福保、于右任、吴稚晖等。作者从市民的视角出发揭示了这些人物的普通生活的一面,对老上海的民情风俗、市井生活有详细而真实的描写。该书具有的史料价值,其对物价的真实记录、对取缔中医案引发的中医集会抗争的内幕等的描述,均有的参考价值。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是1980年夏和1981年的头几个星期在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一系列讲座的修改文本。这些讲座设定了许多目标,但首要的任务是要阐明最近的研究进展,即我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是我正在探索的观点,还没有形成论文或是专著。这也意味着这《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不像已经完成的研究一样,汇聚各种观点和研究进展,评论相关的研究。我们都知道考古学家出版著述常常是工作完成许久之后的事;类似之,启发灵感的讨论和交流,这些构成研究乐趣的东西往往只在朋友和同事“圈内”才会有,直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迟到的报告出版之前,很少会播之大众。讲座则填补了研究的乐趣与准备最后报告的乏味之间的空白。我希望通过出版我现在的思考和研究,
裴黎光著的《山神复活》聚焦于六月会上的核心人物――“拉哇”()在仪式中的主持和过程,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完整、热烈的节日图景。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去倾听这远古的祈祷与呐喊吧!
本书由“史前遗址博物馆”和“历史时期遗址博物馆”两卷组成,集中介绍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56座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形象,是中国博物馆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首次系统梳理。全书内容涵盖遗址本体、发现过程、学术研究、博物馆特色展览、核心展品和社教服务等,充分展示出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交叉融合、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