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书房书系·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
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院和展览会的发展过程,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缩影。贯穿《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编著:丁蕾)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私藏”和“公共展览”,以广州市市立博物院、1933年广州市靠前次展览会和1940年广东文物展为研究对象,考察原属于私人的藏品走进公众视野的历史过程,并通过具体而微地分析各种展示物品和展示方式,解读其背后的各种人群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引发对传统收藏和现代展示理念接驳过程的思考。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一个浪漫乐观的民族,一种开放融合的文化。八百余年江山尘与土,楚造就了一个风华绝代的世界,楚区域文明成就了东方巨子的崛起,了后继者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到风俗的潮流,揭开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新篇章。《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遴选200余件楚、汉文物精品,分尊礼崇乐、蕴美求奇、问天求索、楚启汉风四部分,揭开楚的神秘面纱,品味楚文化的神奇与浪漫,管窥汉承楚绪的薪火传承,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真谛。
《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是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的著作,诉说了《清明上河图》鲜为人知的名画流转故事。在书中,野岛刚不仅从政治与文化交光错影的暧昧地带剖析名画背后的权力故事,也深刻地进入到画作的深层细节,包含已成历史谜团的张择端身世之谜、《清明上河图》创作年代之谜、画作描绘时节之谜。在错综复杂的线团中,作者根据各种文献资料、实地采访,抽绎出最清晰的理解线索,带领读者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玄妙之处。
深圳博物馆收藏匾额500余块,是这个年轻的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藏品,很受馆内外的关注。匾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匾额融建筑、书法、装饰艺术于一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和魅力。贞干表微,是深圳博物馆匾额精品展的名字,意思是用竹木表明微细的、隐而不现的人或事。该展览共展出精品匾额80多块,得到了观众的良好反响。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展览的成功,深圳博物馆编写了《贞干表微:深圳博物馆馆藏牌匾精品》。
本书为桂林博物馆馆藏古代书法作品的精选集,共收录作品112件,以明清作品为主。这批书法作品多为立轴,少数为横卷;在题材上以对联为主,内容有文人读书、写字、郊游之余的感悟等。书法风格多样,率真随性,非常富有人文气息。
本书为桂林博物馆馆藏扇面作品的精选集,共收录明清时期扇面作品150件,共分为五大单元。单元“山水无垠,笔墨有情”,主要为山水以及山水人物,形制多样,包括水墨、青绿和浅降等;第二单元“花鸟虫鱼,争奇斗艳”,则为花鸟画,包括水墨花鸟、设色花鸟、洒金花鸟和泥金花鸟等;第三单元“雅士山樵,各有情趣”,为扇面人物,既有儒家雅士,又有仙风道骨,还有田园牧归等,题材多样;第四单元“书以明志,尽显风流”为书法作品,既有敦厚的隶书,也有狂放的草书,更有端庄的楷书;第五单元“轻逸纨扇,浓妆淡彩”,则为形制独特的纨扇作品。书中的作品,是从桂林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均为明清两代书画家之作。清代桂林画坛名家辈出,有史可查的画家不下百名,在桂林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甚至不乏诸如董其昌、陈继儒、沈
此次展览有别于大英博物馆此前在中国举办过的专题展览,是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多年来,首次将完整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展带到中国,送到北京。对于广大中国公众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机遇难得的艺术享受,从中更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对接。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15件套(272件)展品,内容丰富,精品迭出,包括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不同时期及东亚与南亚、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的艺术珍品,展品种类有雕塑、绘画、珠宝、金器、铜器、石器、陶瓷器等,其中有人类最早的人工制品。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珍品》精选馆藏各类医药文物图片194张,配以中英文字,扼要介绍文物的名称、质地、时代以及应用与历史文化价值。
这本《淮南市博物馆藏镜(精)》由淮南市物馆编著,经过认真筛选、反复斟酌,本书收录了150面铜镜。考虑到时代延续性,也兼顾了早期铜镜的珍贵性,对重复较多、品相不佳者没有收录。为了把一些残缺的铜镜能够完整地展现出来,编者们邀请了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金学刚、金春刚两位先生予以修复。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重要的铜镜做到既有照片,也有拓本,目的是将文物所包含的信息量限度地传达给广大研究者和社会各界读者。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画遗存。其中既有年代久远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时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高迈与神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编者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本书为《故宫书画馆》第7编。
本书是为四川博物院新馆建成而出版的一部大型院藏文物精品图录,收入了院藏的牛纹铜罍、铜双剑鞘、碧玉块、浮雕石棺、释迦造像龛、西王母画像砖、四骑吏画像砖、舞蹈陶俑、青花龙纹扁执壶、石涧敲冰古琴等精品文物200余件,反映了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风貌。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收录了1000多件馆藏珍贵艺术品。按梵蒂冈博物馆的八个重要展馆或区域,分为八个大章,图文展示各展厅的重要藏品。各章以作者撰写的3000字左右综述开头,对该展馆的历史、主持修建者及参与建造者、重要收藏及所涉及艺术家,进行大体的介绍。对重要藏品的导读简明扼要,介绍艺术品背景之余会从几个角度点出该藏品的特别之处,以及容易被遗漏的细节。图片大多为高清,可辨识最微小的细节。 为方便读者查询,简体中文版特制作了艺术家和作品的译名与原名对照表及索引。 附赠102页的随手手册,包含“一天一件艺术品”运营人,本书译者郑柯撰写的导读,以及知乎艺术达人翁昕撰写的梵蒂冈博物馆参观攻略。914条延伸知识注解收录其中,可随手查阅,也可直接扫描在手机上查看。
《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2014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作者爱德华·P.亚历山大的又一经典著作。《美国博物馆:创新者和先驱》介绍了美国博物馆形成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13位博物馆领军人物如何将私人收藏打造成的各类公共博物馆的这段历史。这些首批建立起来的机构包括今日享誉全球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博物馆的创新者和先驱的远见卓识和引领作用,才有了今日美国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 这本书记录了美国博物馆拓荒者们从初辟草莱到蔚成气象的开创、精进之功,梳理了博物馆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对博物馆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既可以作为入门书籍,也是了
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促进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瓯骆印象(广西百越文化文物精品展)》以时间为序,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115件春秋至东汉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展示,旨在向广大观众朋友揭示瓯骆文化多元异彩、最终走向越汉交融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