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汇集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研究的一部论文集。本书以“发掘报告”、“其他消息报道”及“研究论文”三部分内容全面而详尽地展现了陶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成果,书后还附有《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可方便读者对陶寺遗址相关简报、报告及研究论文的查阅。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昆山片玉:中国陶瓷文化巡礼》图文并茂,从历史源流、名窑介绍、瓷类品种介绍等角度全面展示了浙江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精品特色。
本书是汇集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研究的一部论文集。本书以“发掘报告”、“其他消息报道”及“研究论文”三部分内容全面而详尽地展现了陶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成果,书后还附有《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可方便读者对陶寺遗址相关简报、报告及研究论文的查阅。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成熟于西汉时期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迅猛发展,中国瓷器大量从海路出口外销。从唐至清,从南海通往世界各地的各条航线莫不见证了这一辉煌。《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特展之三》汇集粤港澳三地博物馆收藏的精美外销瓷,以实物形式,再现了当年的辉煌。
《千年邢窑》主要收录了国内博物馆(院、处、所),国外部分博物馆,以及民间收藏的邢窑文物精品近300件,窑址或墓葬残器及标本资料百余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邢瓷从北朝经隋唐五代到宋金元时期近千年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部融历史、文化、史料、鉴赏、趣味为一体的开创性图书。邢窑于北朝初露端倪,成功于隋,盛兴于唐,逐步衰退于宋金元,不但开创了我国白瓷生产的先河,而且在陶瓷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而且是最早烧造贡瓷的窑场之一,它奠定了世称唐代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时代格局,成为白瓷的烧造中心和外销瓷基地。由于邢州窑是当时新兴白瓷的中心和典范,故邢州被称为北方“瓷都”。
《新疆和田玉(全彩版)》中告诉我们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被提名为中国的 国石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和田青花籽料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 玉石之路 ,即后来的 丝绸之路 的前身。
《中华文明一辉煌创举:柴瓷》作者通过四十多年追踪考察柴窑柴瓷和寻觅窑址的历练,以其所获可靠的成果,科学地揭示了柴窑柴瓷的胎质、釉质、釉色、成型艺术、装饰艺术、烧造技术以及诸类器物的名称和用途等等;解答了古陶瓷史上的一些难解之谜:订正了过去的某些误传、误判和错讹:对柴窑柴瓷在瓷业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作出了合乎实际的评价,填补了中国古陶瓷考古的空白。 《中华文明一辉煌创举:柴瓷》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开创性著作,共十六篇,开卷之篇即展示了一百多件精美器物的图片,把柴窑柴瓷诸器的故有风采呈现于世,以满足广大读者一睹为快的审美情趣与渴望。 二、三两篇,为排解歧见,作者依据可靠的史实和证据,认定柴窑柴瓷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谁人杜撰或子虚乌有。 四至十篇,作者以考察考证所得的史实和证据
叶德奎1934年出生于浙江云和,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当代青瓷诞生地——龙泉上垟瓷厂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同时也对传统的制瓷技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6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上垟瓷厂,长达十几年,奔波于浙闽许多瓷厂。多年的磨练,让他的制瓷技艺日趋成熟。 70年代后期,受邀组建云和县大均瓷厂,任厂长兼技术总工。开发研制了乌金釉兔毫、油滴、满天星等制品。 1982年,国营云和陶瓷厂组建,历任技术总工和试验室主任。其问,深入研究了青瓷开片釉的机理和工艺。 1991年,德奎先生与国内权威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孙会元等达成共识,共同研究“传世哥窑”的制瓷工艺。 其后的15年,德奎先生与专家组一道,对传世哥窑的原料类型、胎釉机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装烧形式、窑炉结构、烧制曲线、纹片沁色等
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基础,本馆现已拥有约十万件藏品,年代自一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至现代,构成了基本完整的藏晶体系。品类丰富的玉石、骨角、漆木、陶瓷、青铜、钱币、金银、书画等藏品,不仅体现了区域特色,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七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见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为世界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物证;良渚文化的各类文物尤其那精美绝伦的玉器,是研究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佐证:越国文物既再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的风采和越国的辉煌,也折射出曾影响中国东部和南方以及波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诸岛的越文化——一种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数量颇丰的原始瓷和越窑、龙泉窑等窑口的青瓷,揭示了令人瞩目的浙江为瓷器发源地及青瓷主要产地
中国古陶瓷茶具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她们是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载体,是中国华夏文明智慧的结品。 《中国陶瓷茶具珍赏》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使用的茶具及其文化。每一件茶器从产生到时代变迁、宗教传承,都是由历史故事汇集而成,当我们回顾先民们曾用这样的茶具煮茶、分茶、品茶的情景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相信那些富有灵性的古代艺术品不断融人我们生活时,会为人们带来平和的心境、文化滋养和美感享受。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每当读起苏轼的这首《望江南》,便仿佛闻到一缕茶香,悠然忘尘。“年年岁岁花香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伴随着时光的脚步和飘零在岁月里不舍的依恋,生命之舟已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