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余杭 先秦时期》将先秦时期的余杭分为四部分,即夏商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主要讲述了古时代的石器、陶器、印纹器等,突出了余杭地方特点,展示了这一时期余杭越文化的辉煌。内容详实、完整。图录不仅收录了考古调查发掘的典型遗址,有详实的文物资料做基石。从墓葬到各类出土文物,从点到面,全面阐释余杭当时的社会发展面貌。
《出土文献(第2辑)》包括在首批清华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读《尹至》“自夏徂亳”、说“夜爵”等内容。
《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荟萃了42处重要考古发现,它们是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最值得珍藏的考古记忆。具体包括:四川简阳龙垭旧石器时代遗址、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新郑赵庄和登封西施旧石器时代遗址、江西靖安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白水下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蓝田新街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桐庐方家洲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河南淅川龙山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等。
《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李辉炳陶瓷论集》主要内容包括:磁州窑遗址调查、调查浙江鄞县窑址的收获、福建省同安窑调查纪略、广东潮州古瓷窑址调查、关于德化屈斗宫窑的我见、莆田窑址初探、河南鲁山段店窑、唐代邢窑窑址考察与初步探讨、安徽省窑址调查纪略、汝窑遗址的发现与探讨、关于“哥窑”问题的探讨、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等。
《出土文献(第2辑)》包括在首批清华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读《尹至》“自夏徂亳”、说“夜爵”等内容。
《旭水斋存稿》主要内容包括:魏了翁的书院教育及其助手李肩吾、《朱子语类》与现代教育、宋元时期的四川、关于推进巴蜀文化研究的意见、浅议蜀学与巴蜀哲学、蜀学与中华学术文化、唐代张九宗书院建立时间探考等。
薛儆,别名薛缜,盛唐时人,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汾阴(今山西万荣)薛家,唐睿宗之婿。其散官为银青光禄大夫,勋爵为驸马都尉上柱国汾阴郡开国公,死后赠兖州都督。其墓位于万荣县皇甫乡皇甫村,1995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墓进行了发掘,发现并出土了青石墓志一合及门楣、壁画等珍贵文物数十件。 《盛唐风采:唐薛儆墓石椁线刻艺术》通过大量的图片,对唐薛儆墓出土石椁上的线雕图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
《中国窑口》系列丛书意在以新的角度梳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端、演变与传承。不仅局限于陶瓷艺术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工艺技术、考古、鉴定、收藏等方面的总结,更是以历史文献、实物遗存为依据,从窑口的视角,采取实证分析与传承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窑口发端的社会、人文、习俗、制度为脉络,系统梳理了不同地域特色所形成的材料、工艺、成型、胎釉、烧成、造型、装饰等特征,以及经济、贸易与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标志,并着重强调了窑口产品与产地的关系,基本涵盖了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与传承的全貌。 吴白雨编著的《建水窑(精)》为其中一册。 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从历史的纵向上讲,构成中国手工艺术史或中国造物艺术史的主线始终是围绕陶瓷史形成脉络的。从横向上说,每一个时代,不同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