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草目
    •   ( 106 条评论 )
    • 孙贯文 /2020-05-20/ 三晋出版社
    • 中国古代石刻是历代金石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极为重视的古代文化实物资料,因其范围广、数量大,包含的历史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散布面广,数量浩大,内容庞杂,对于石刻的全貌以及整体目录始终没有比较完善的梳理。以往金石著录中收录的金石目录书真伪混杂、重出互见,学术界始终不能完整全面地了解古代石刻的情况。 60余年前,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者孙贯文先生,倾力编就《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草目》(以下简称《草目》),收录汉至唐代中晚期石刻拓本条目4000余条。他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的石刻拓本进行全面鉴定、去伪存真、断代排序,按历史年代顺序列出详尽目录,并且对各种石刻进行有关情况的介绍,如石刻的年代、所在地、传流情况、别名、重要特征、真伪、书体、主要内容及有关历代金石著录等,都作了一定的考证与说明

    • ¥135 ¥300 折扣:4.5折
    • 中国文物大典(第一卷)
    •   ( 219 条评论 )
    • 王然 主编 /2001-01-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国文物大典(第1卷)》约400余万字,5000余幅图片,其中彩图约4000幅。共三册。内容包括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骨牙角蚌器、竹木器、漆器、铁器、金银器、玻璃器、纺织品、钱币、绘画、书法、雕塑、古建筑17类,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物的各个方面。 全书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文物考古专家编撰。反映了旧、新石器时代至明清中华民族古代文物的发展与演变、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及新成果;许多资料为首次发表,许多内容为它书所未见,所举文物均为精品,具有代表性。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系统性强,体例新颖,深入浅出,通过断代、分期分门别类地将文物的概貌及其发展演变清晰地表现出来。全书为一部权威性的大型文物工具书。

    • ¥129.6 ¥288 折扣:4.5折
    •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拾)
    •   ( 1 条评论 )
    •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编 /2024-12-01/ 中西书局
    •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拾)》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五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 ¥450.8 ¥980 折扣:4.6折
    •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玖)
    •   ( 1 条评论 )
    •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编 /2024-12-01/ 中西书局
    •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玖)》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六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 ¥480.2 ¥980 折扣:4.9折
    • 日本陶瓷史 关涛,王玉新 著 辽宁画报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关涛,王玉新 著 /2001-10-01/ 辽宁画报出版社
    • 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仍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没有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发展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加以发展和丰富,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我们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不应忘掉日

    • ¥419 ¥1085 折扣:3.9折
    • 考工记名物汇证(精)
    •   ( 14 条评论 )
    • 编者:汪少华|责编:周典富//董龙凯... /2019-12-01/ 上海教育
    • 名物考证是传统训诂学重要内容;《考工记》是中国 部手工艺技术汇编、重要名物文献。本书将《考工记》名物分为车舆、玉器、冶铸、 、纺织染色、乐器、宫室沟洫、饮器陶器、农具、度量衡等十类,在孙诒让名物训诂基础上汇集数十年来与这些名物相关的考古和科技史研究成果。

    • ¥218.5 ¥446 折扣:4.9折
    • 楚系青铜器研究 荆楚文库 刘彬徽 湖北教育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刘彬徽 /2019-02-01/ 湖北教育出版社
    • 楚系青铜器研究是我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学术课题,此前尚无专著对此进行论述。《楚系青铜器研究/荆楚文库》是我国“部对楚系青铜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的功力和研究水平”。全书分九章,分别对楚系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分期与年代、器类组合、器型、纹饰、铭文、与楚社会等级及礼制关系、与其他区域青铜器文化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作专题深入研究,最后一章为总论。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 ¥228 ¥463 折扣:4.9折
    •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书系: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制陶作坊研究 王迪 著 科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王迪 著 /2016-07-01/ 科学出版社
    • 考古学上的制陶作坊不是不证自明的,需要一套辨识的方法。《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书系: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制陶作坊研究》首先确立考古上辨识制陶作坊的几个原则,再依此从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材料中辨识出制陶作坊,进而探讨制陶工艺、制陶禁忌与祭祀等内容。这一研究思路有助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更准确地辨识制陶作坊,为研究陶工的生产和生活、陶器生产技术、手工业专业化、古代社会和经济等问题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书系: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制陶作坊研究》适合于考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 ¥314 ¥635 折扣:4.9折
    • 西戎遗珍 王辉 文物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王辉 /2014-11-01/ 文物出版社
    • 本书是关于马家塬墓地的图录。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自2006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续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和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发掘墓葬32座,祭祀坑2座。出土大量随葬品,以车马器为主。本书按照金银器、铜器、铁器、铅锡器、陶器、骨器及玻璃、玛瑙、料珠八类来介绍精美的出土文物。从出土的遗物观察,墓地的总体年代应当在战国晚期,族属应该是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西戎诸族中的一支

    • ¥280 ¥579 折扣:4.8折
    • 甲骨集古诗联上编(一函一册)
    •   ( 7 条评论 )
    • 简经纶|责编:刘远山 /2022-02-01/ 西泠印社
    • 本书内含甲骨文集联和集诗。集联部分,每页各两对;集诗部分,每页各一首。诗联左侧用行楷书注明释文及出处,扉页有吴湖帆楷书题签,叶恭绰、容庚、商承祚先后作序及简经纶自序。

    • ¥110.92 ¥236 折扣:4.7折
    • 中华文脉中国窑口系列丛书 德化窑 中华文脉中国窑口系列丛书 孙斌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孙斌 /2017-04-01/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中国窑口》系列丛书意在以新的角度梳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端、演变与传承。不仅局限于陶瓷艺术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工艺技术、考古、鉴定、收藏等方面的总结,更是以历史文献、实物遗存为依据,从窑口的视角,采取实证分析与传承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窑口发端的社会、人文、习俗、制度为脉络,系统梳理了不同地域特色所形成的材料、工艺、成型、胎釉、烧成、造型、装饰等特征,以及经济、贸易与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标志,并着重强调了窑口产品与产地的关系,基本涵盖了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与传承的全貌。 《德化窑(精)》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由孙斌、郑炯鑫著。德化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

    • ¥172 ¥351 折扣:4.9折
    •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荆楚考古探秘丛书 陈振裕 湖北教育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陈振裕 /2018-04-01/ 湖北教育出版社
    •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数以千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以吴越地区。 在湖北省博物馆众多的展品中,有一把保存完好无损、锋利无比的青铜剑,经过2400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耀目,美轮美奂。它就是驰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名冠天下,他的故事常被当作励志的典范而教育后人。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随身佩带的宝剑,生前不会轻易赠予他人。就是他死后,其后人也会将它当作国宝,存放于越国的国库里,不会随便流传到其他地方。 中国考古史上,曾有许多惊世的重大考古发现。那么,越王勾践的青铜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它又是在何时何地发现的呢?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真相就在你的眼前,你却看不出一丝端倪。就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考古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 ¥155 ¥375 折扣:4.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