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史蒂夫·乔布斯离世,此前,他 了蒂姆·库克接管他的苹果帝国。乔布斯是一个明星,而默默无闻的库克虽然在幕后已经是运营苹果的专家,但在台前仍然是个新手,僵硬的公众亮相、动荡的高管团队、平淡无奇的产品和外界的质疑,让库克的继任之路异常艰辛。 在难以 乔布斯光环的压力下,库克低调而从容地坚持“把事做好”。库克坚信, 的战略应与 的文化价值观相辅相成,他带领苹果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产品毒性物质、使苹果成为“行善的力量”,到致力于打造以人为先的供应链,不断提高用户的隐私安全,大力推动苹果成为一家 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公司。库克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补齐了运营短板,推动跨部门协作,在每一处转折都进行了创新,有力地改善了苹果的运营。2018年,苹果公司成为世界
必要说明的是,这本传记包括了两位主角:一位是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另一位则是资本主义创新这种现象。熊彼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有着令人称奇的性格特点。他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而他的洞察力与他所处的发生经济巨变的时代、他自己在几次战争期间的动荡经历及其个人的不幸生活密不可分。 熊彼特作品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前有关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他相关,尤其是与他对创新、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和创造性毁灭的强调相关。商业分析方面的专家认为,他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两个术语密不可分,而第三个术语——“企业战略”则是在他的帮助下得以普及的,至于第四个术语“创造性毁灭”则是他发明的。熊彼特之于资本主义正如弗洛伊德之于人的心智
沃伦·巴菲特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他的合伙人企业曾连续多年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几十个百分点,令华尔街人士目瞪口呆。股东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他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 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九岁的他已经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在为《华盛顿邮报》做报童时,他就考虑过可以依靠增加产品线来获得更大利益。其投资生涯始于11岁,迄今个人财富已逾数百亿美元,曾一度比尔·盖茨,成为美国新首富。 本书的作者以生花妙笔叙述了巴菲特令人神往的一生,揭示了他的致富原则;并且对他投资伯克希尔、GEICO、《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企业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描写。语言轻松幽默,情节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