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薛庆超编著的《壮丽人生(第2卷)》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流放到江西省新建县,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他每天冷水浴,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阅读了大量社会科学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等待着历史的召唤。1973年春天,根据毛泽东意见,“邓小平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同年12月,根据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系统阐述中国对外政策,举世瞩目。筹备四届人大时,毛泽东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决心赋予更大责任。毛泽东、周恩来病重,推出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中
余玮著的《魅力周恩来》讲述了周恩来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圣、大智大勇、鞠躬尽瘁。他出身名门,却是苦难童年;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拒绝蒋介石委任要职,发动组织指挥上海工人运动和南昌起义,实施战略大转移,力主毛泽东进党中央领导核心;处置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赴国统区与蒋介石斗智斗勇,艰难推进民主进程;开国前夜,秉笔起草《共同纲领》,筹备开国大典,组建政务院,运筹抗美援朝,编制“一五”计划;代表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打开外交局面,实现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谁都有走麦城的时候,但能在逆境中崛起的却不多……关注逆境中的毛泽东:谁将毛泽东推向了逆境?逆境中毛泽东到底经理了怎样的生存状态?他如何在逆境中崛起?他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到底在哪里?谁在支持他?这正是此书要开掘和回答的问题。《红都风云:逆境中的毛泽东》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段特殊经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到第五次反“围剿”前的工作和生活。 《红都风云:逆境中的毛泽东》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段特殊经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到第五次反“围剿”前的工作和生活。
每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将重新审视并修订前人的作品。本书由普立策奖获得者詹姆斯.M.麦克菲尔森编篡,齐集美国当代最出色的历史学家们共同撰写,并附带大量精美插图。书中的文章充满智慧,高屋建瓴,以新颖的视角来描写美国社会最精彩的人群——美国总统。没有什么人比当今最有威望和写作最书籍的历史学家来给美国总统撰写新的评价更合适的了。在美国声望显赫的历史学家协会的成员们,对历任美国最高领导人们作出了生动和有思想深度的分析。透过这些总统,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的国家是怎样穿越历史,从一群殖民地崛起为超级大国。珍贵的图片展示了美国总统不为人知的轻忪幽默的一面。还有精彩而优美的历任总统就职演说,以及详细的每一届竞选资料。形象而准确地表现了美国的政治生活图画。总统们的花絮也不可错过。书中描写了一位美围总统在
《当年鏖战急(与军事人物的交往)》再现与近百位军事人物的交往过程、交往情景,反映在这一领域人际关系的全貌和特点;在感受、领略人格魅力的同时大概了解他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从中还可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当年鏖战急(与军事人物的交往)》由王爱枝主编。
《凯撒大帝:征服高卢、罗马内战与帝制时代奠基(全景插图版)/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是美国国家图书馆系列丛书之一,展现了凯撒大帝的传奇一生。作者以客观事实和优美的笔法讲述历史故事,力争解释透彻,观点清楚。
对于全人类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少见的灾难。在法西斯制造的恐怖下,谁能带领国家抗击侵略,取得胜利,谁就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伟人。在美国,这个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英国,这个人是温斯顿·丘吉尔,而在法国,这个人则是夏尔·戴高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新闻》是为普通新闻从业者(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等)特别编选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然得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学起,还有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列宁主义的创立者列宁,他的相关论述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些,也应当了解。鉴于这个目的,在我1987年由本社出版的《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基础上,重新编选了这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新闻》。马列著作中关于新闻、报刊和其他传播现象的论著十分丰厚(例如1985年我和李清方分别编辑出版过马恩论新闻和列宁论新闻总共100万字的论著),而对于我国当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主要是了解他们关于新闻工作基本的观点,以及他们的思想特点。因而我从中精选了他们相关论著的摘要和少量论著的全文,共计179篇。
龚育之是中共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龚育之的视野》在全面占有龚育之论著的基础上,结合龚育之的生平和风范,分别论述了龚育之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着重对龚育之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两者“一脉相承、两个阶段”的结论。在比较研究中,作者胡杰华从哲学、社会主义观、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反“左”与反右思想异同等四个颇具特色的方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