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 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 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 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第三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
《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 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 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 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第二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时期殚精竭虑,为四化建设和共和国复兴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 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 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 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求学与投身中国革命,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亚伯拉罕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演说家、律师。他保全了美国,解放了黑奴,是美国人敬仰的草根总统。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戴尔 卡耐基的经典之作。卡耐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林肯的家乡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了解真实的林肯。与其他学术专著不同,他力图用生动的笔触简洁明了地讲述林肯人生中各阶段的重大事件 家庭生活、求学之路、律师生涯、白宫岁月、不幸遇刺 倾尽心力谱写了林肯成就非凡而又悲苦不已的一生。
本书是新加坡国父的华文老师周清海教授撰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担任四十多年华文老师过程中两人相处的点滴细节,以及讲述了自新马分家后,如何投注心力,制定和实施双语政策,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同时又懂得自己母语的双语国家。从两人亦师亦友的文字叙述中,不但能让读者看到的治国之道,而且能够让读者对于新马历史及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的原因(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进行全面了解。
走出西花厅,共和国总理的民生情怀可歌可泣:“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修干部疗养院就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 走出西花厅,老汉“扑通”一声,撩衣跪倒在周恩来面前,嘴里喊道:“周大人,救救俺们老百姓吧……” 走出西花厅,共和国总理一次次洒下了难过的泪水: “我们对不起陕北人民。我做了20年的总理,陕北没有改变,心里很不好受。” 走出西花厅,老百姓称他为“人民总理”: “总理那样大的官,还给咱穿鞋呢!” 走出西花厅,老百姓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共和国总理的平凡与伟大、悲喜与忧欢、睿智与风采。
成功者必有智慧,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 邓小平15岁投入大潮流——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爱国主义潮流;18岁投入大事业——中国共产主义事业;23岁当“大官”——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袖——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成功大智慧,并不玄深陷晦,但充满了大胆略、大智慧和大毅力。 一个16岁的乡下孩子,和一般大或大不了多少的同学漂洋过海;一个25岁的青年,代表中国中央,前往广西领导革命;一支60万大军的统帅人物之一,要对70或80万敌军发起歼灭战;一个并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总前委书记,要统筹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个“三=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物,义无反顾地领导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国情最复杂的国家进行改革开放……这一切韵一切,无
研究毛泽东的权威学者施拉姆曾说:“100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本书为读者权威解答“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这一意义重大的问题。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作者李洪峰同志通过对丰富的史料进行分析,梳理了毛泽东在政治理论和革命实践中不断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如何确立其领导地位、如何解决革命道路上的种种矛盾,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等等。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还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佛教、犹太文化等各种理念的碰撞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追根溯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如何影响了毛泽东的战略决定与理论创新。 在世情、国情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深入分析和总结伟人毛泽
说不尽的毛泽东,写不尽的毛泽东人际交往世界。面对毛泽东这位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巨人,我们不得不说,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首先就必须了解毛泽东,而要真正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就不能不去了解他的人际关系一一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由王爱枝所著,《当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全方位反映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全貌、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里活动的具体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