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开国领袖会是,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毛主席说: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毛泽东爱读史,也最善于读史,他在历史中读出了大学问,读出了大智慧,更读出了中国革命,读出了豪情壮志,本书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来读史,以思想家的深邃来考问历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来透析历史,当然也是以诗人的激情来感受历史。毛泽东追溯了人类的历史,俯瞰了兴亡成败,获得了经验教训,表现了革命理想,这就是毛泽东对历史、对革命、对人生的总结!这就是毛泽东读史的大智慧,大学问!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历史不会忘记为开创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元帅们,他们和一起,形成了共和国元帅整体。元帅们追随一生,忠贞不渝,数度辉煌。与十大元帅之间的人生交往故事是一个*远说不完的话题。该书以纪实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他们之间充满浪漫和传奇色彩,而又波澜曲折的交往故事。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相当的解,从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情有友好感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于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十七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本书所包含的关于人生奋斗的真知灼见非常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本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无论是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富兰克林自传》一书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丰富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 彼得大帝 、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他行事雷厉风行,令出如山,在政坛的影响力超群,超凡的自信与独特的个人魅力更是掀起了个人崇拜主义热潮。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1978年,那位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建立赫赫功勋的古稀老人,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带领解开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的序幕,让党和共和国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就是中古欧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回收改革开放着风云激荡的这些年,每每在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都能够听见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他用超凡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毅力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不但让中国彻底摘掉了贫穷落后的“旧帽子”,还为中国成了在现代坏道路快速前行的国家,成功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 毫无疑问,邓小平就是共和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大改革家之一。
《毛泽东读书十法》为毛泽东主席晚年时期的专职图书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著的毛泽东读书方法,分别为联系实际读书法,“古为今用”读书法,辩证分析读书法,“对照、对比、研究”读书法,联想、联系读书法,“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法,有“选择”、有“重点”读书法,“三先”、“三后”读书法,“多视觉”读书法,“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读书法等十种读书方法。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的有关他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其中有很多是正面的、客观公正的,值得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作品和文章,杜撰有之,猎奇有之,戏说有之,甚至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尽丑化之能事。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台湾出版的《毛泽东的黄昏岁月》、美国出版的《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回忆录》等书籍。 《永远感恩毛泽东》这《永远感恩毛泽东》是空军政治歌舞团的著名演员田伶和她丈夫王连春撰写的有关她本人与毛泽东主席交往的回忆录,作者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历史伟人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爱国仁厚的光辉形象,有力地批驳了台湾出版的《毛泽东的黄昏岁月》、美国出版的《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回忆录》等书籍对毛泽东形象的污蔑和歪曲,还历史伟人的本来面目,还历史以客观公正,具有相当的可读
《风云人物采访记Ⅱ》是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分两部分,第yi部分是对霍梅尼和卡扎菲的采访经历,第二部分是对包括罗伯特?肯尼迪、贝林格、巴叶塔、瓦文萨、沙龙等十三人的采访录,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所以,本书也可看成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本书依据吴冷西同志手稿校订整理。 吴冷西(1919—2002)是中国新闻界著名领导人,自1952年起任新华社社长,1957年至1966年又先后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1982年任广播电视部部长。长期伴随在毛主席身边,见证了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过程。 他是中共党内重要的笔杆子,从1959年起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文稿的起草工作。1975年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和《毛泽东选集》材料组领导成员,并负责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作的常务工作。 吴冷西奉调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时,毛主席提醒他,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要准备碰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也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 毛主席还对他说:“如果在《人民日报》呆不下去,就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