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成。如果我拿到的是第二名,那我一定会全力支持田中的。”田中也思量了片刻后答道:“那就这样吧!”之后,田中又补充了一句:“这件事请一定保密。如果泄露出去,本来可成的事也不会成了。”总理、总裁的席位不应是殊死的权力之争,而应该是众人推举的结果,我一直以这个信念来对待总裁竞选。但是,当时我已经六十七岁,已经到了非战不可的时候。毋宁说,当时我是以一种踊跃而充满斗志的心情走到了第六十七代内阁总理大臣的席位之上的。算年纪,我已经七十一岁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接受这些谏言,面对记者团毅然发表了引退声明。我自言自语道:“即使是天的声音,有时也有杂音!”就是此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国家和人民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以各种方式抗争,即使在处境最艰难危急的时刻,他仍顾全入局,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表示“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业。编辑这《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就是为了缅怀刘少奇同志的高风亮节,也为了永远记取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收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的文章,都保持原貌,编者只订正了个别有误的日期、引文,并对其中的3篇因原题重复等原因另拟了标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审阅了全部篇目。
本书堪称记录切·格瓦拉一生的巨著。 从革命之都哈瓦那和阿尔及尔,到玻利维亚和刚果的战地,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权力殿堂,到流亡者的天堂迈阿密、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本书讲述了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隐秘诡诈的国际阴谋、世人鲜知的秘密行动,展现了那个年代里超级大国的你争我夺、全球格局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 乔恩·李·安德森获得特别许可进入古巴政府资料库掌握了极其充分的材料。他得到了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伊达·马奇的全力配合,这让安德森拥有迄今为止未曾发布过的手资料,包括切·格瓦拉的一些私人日记。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还意外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不曾破解的秘密——切·格瓦拉的遗体埋葬的具体位置。
本书详实记录了具有多重身份的司徒雷登,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这位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的叙述,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接近着历史的真相,也直面了美国在60多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中担当的角色。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新中国成立至去世前这一阶段的经历。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推行合作改造
三年困难时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按照中央部署带领中央工作组到河南省长葛县蹲点调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反“五风”纠正“左”的错误,为扭转当时河南和全国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武中宪编写《习仲勋在长葛》这本小册子,就是为了缅怀老一代无产革命家实事求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为当前全国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一份可供借鉴的重要学习资料。 《习仲勋在长葛》这个集子寄托了人民对习仲勋同志的无限怀念和衷心爱戴之情,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习仲勋同志在长葛工作的真实情况很有帮助,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党史材料也很有意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
《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典藏版)》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学术思想上相互影响的过程。作者认为,19世纪5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精诚合作,恩格斯的思想稍稍领先。1859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分册》所写的短评中“发明”了辩证法,也由此开始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以马克思的名义建构了一个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内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不但与马克思的思想不符,而且没有马克思的明确认可。人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恩格斯在晚年勾勒出来的。
本书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出生、成长到参加革命、领导建设到后辞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并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情人的文章和专著,全面而详实地谱写了一代伟人的一生。
本书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对一些沙皇的生平和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介绍和译析,对于近年来国外史学界发表的有关新资料和正确的新观点则尽可能地加以利用和吸收。本书作者都是历史学家,因此本书不同于一般的野史或历史演义之类。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使它成为了本受各方面读者欢迎的雅俗共赏的读者,书中穿插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文字也尽量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马克思传》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起步、早慧的童年--忧患意识的萌芽、人生的选择--做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神圣的初恋--终生伴侣的选择、多彩的大学生活、父亲的教诲--护航出海、哲人的气质--成为青年黑格尔派、初露的锋芒--博士论文的写作、崭新的开始--转向费尔巴哈、走向革命的生涯、积极的参与--《莱茵报》时期、家庭的组建--等待七年后的团聚、顽强的继续--创办《德法年鉴》、不断的探索--由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终生友谊的开端、不凡的友谊--与恩格斯共同开创新的事业、诗人的友情--与海涅的交往、的清算--共同写作《神圣家族》等。
李大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李大钊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在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出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研究李大钊的论文选集,梳理李大钊的相关史实和思想理论遗产,对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李大钊、学习李大钊、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的精神,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在重要刊物和重要纪念活动及会议上发表过,其中不乏佳作。新近发现的三篇李大钊致胡适等人的信函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报告:中国北部劳动运动概况》有较高出版和文献价值,是本书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