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出生到求学,从事业到学术,从性情到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详尽地记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书中充分肯定了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对蔡元培先生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评论也做出了说明,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
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
毛姆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远比他的小说精彩百倍。1938年,64岁的毛姆写作了这部自传体作品,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从本书中你能读到一名职业作家对风格、文学、艺术、戏剧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毛姆精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对明朝衰败的影响。 本书的传主明神宗朱翊钧,人们习惯于用他的年号称他为万历皇帝。他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没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构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事迹,在他的后半生由于疾病缠身,长期难于视朝,因而颇多非议。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对明朝衰败的影响。
本书为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的传记。吴石原系国民党高级军事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1947年开始秘密为中共工作,后按组织意图赴台湾执行任务。1950年春因中共台湾省工委遭敌破坏,吴石受牵连而被捕,该年夏天英勇殉难,被人民政府追革命烈士。“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这是毛泽东1950年1月上旬写下的一首赞“密使一号”的五言绝句,也是毛泽东惟一一首赞扬隐蔽战线英雄的诗。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病危之际曾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其中提到两位,一位是当时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已经牺牲了的吴石将军。
本书是陈云的个人传记。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书中通过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陈云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展现了他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志趣等多个侧面。
100多箱私人文件,全球111个档案馆的材料,8000余种、合计近40000页的资料……在基辛格的委托下,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研究了海量此前从未公开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了1969年以前的基辛格——美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外交政策理论家。基辛格的思想资本有两个基础:历史研究和理想主义哲学研究。 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传记,但又不仅仅是一部知识分子的传记,因为在基辛格的思想演变过程中,研究和经验极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既有哲理又带感情的教育故事。 基辛格所受的教育分为五个阶段:一,他经历德国暴政,领略美国民主,后来以美国士兵身份回到德国;二,他在哈佛初步接触哲学上的理想主义和历史知识,并成为核战略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第三阶段的他成为纳尔逊·洛克菲勒和肯尼迪总统的顾问,从
山茂召(Samuel Shaw,1754 1794),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杰出战将、建国初期著名商人,美国驻中国广州、第二任领事。山茂召的事迹和日记由乔赛亚;昆西(Josiah Quincy)编著成书,即《山茂召少校日记及其生平》。传记部分记录了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军中生活、历次战役以及中美交往开端时期的历史图景;日记部分描述了他数次来华途中、在华及周边地区的见闻,以及参与亚洲贸易的过程;附录部分系山茂召与美国政界首脑等的通信往来。
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蒋经国论》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 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曹聚仁既是蒋经国的朋友,又是他的传记作者,江南的《蒋经国论》亦受其启发而著,同是他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客,毛泽东更是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调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载誉归来,花费六年的时间,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美国政坛上最耀眼、争议的美国前“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真实的人生。 出生在罗德姆家族,希拉里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不苟言笑的父亲带给她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恋父情结和传统保守的政治理想,而温顺善良的母亲则教给她人生最重要的态度“隐忍”与“平衡”,正是这两种冰火不容的家庭教育,使得希拉里能够坚定、从容地走过她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一位古板保守的“戈德华特女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有些已经散失。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三十九部文史古籍的批语。 毛泽东批语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保持原貌,只对有些没有标点的批语加以标点,对批语中的讹误衍漏径作订正。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理解。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大量批语,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近300条批读。简者数语、繁者数千言。批语根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为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献。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韩荣钧编著的《张仁奎传》介绍了张仁奎生平纪事,他是旧上海青帮的重要头目,为青帮“大”字辈。贩私盐出身。早年曾在冯国璋的苏军第 七十六混成旅任旅长兼通海镇守使,驻防南通。曾拜张春为老师。1927年北伐军开驻浙江、上海,告老辞职,迁居上海。在上海时,开香堂,收徒 弟,弟子众多。军阀、政客韩复榘、蒋鼎文、朱绍良、陈光甫等都拜他为师,一时门庭显赫。后期在上海成立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 社鼎足而三。《张仁奎传》有助于读者了解鲁南文化、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