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当然,就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而言,林彪与毛泽东相比,自然是远远难经望其项背的。但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实在又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本书就是揭秘他们从革命战友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陈长江、赵桂来著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有些已经散失。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三十九部文史古籍的批语。毛泽东批语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保持原貌,只对有些没有标点的批语加以标点,对批语中的讹误衍漏径作订正。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理解。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大量批语,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近300条批读。简者数语、繁者数千言。批语根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为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献。
“文化大革命”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是一场浩劫。在长达十年的“文革”岁月中,邓小平两次被批判打倒,历经磨难。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诸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判和保护,邓小平同林彪、“四人帮”的坚决斗争,邓小平对儿女的亲情和关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本书装帧考究,印制精美。全书39万字,插有珍贵照片130多幅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有些已经散失。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三十九部文史古籍的批语。 毛泽东批语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保持原貌,只对有些没有标点的批语加以标点,对批语中的讹误衍漏径作订正。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理解。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大量批语,编进这个集子的,是保存下来的毛泽东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近300条批读。简者数语、繁者数千言。批语根据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为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献。
毛泽东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毛泽东同志的生平、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文化、人际关系、逸事、家系及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等11部分,共24册。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毛泽东全书。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权威。丛书所收,除了毛主席的战友、老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的文章外,大都是多年研究毛泽东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学者的专著。第三个特点,这部书可读性很强。比如文化类的七册,相当好读。比如逸事、交往,都是很生动的故事。即便是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好读的。 本书绝大部分为我国权威专家学者撰写,资料翔实可靠,取舍把握得当,编写严肃认真,体例严谨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如能在纪念毛
梅岭2号距毛泽东生前下榻的梅岭1号仅一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毛泽东首次南巡湖北起,以后每年都要莅临湖北。有时一年少则一次,多则数次,一次中少则数天,多则数月。1956年6月至1974年9月,美丽的东湖客舍就成为毛泽东南巡进的工作、读书、休憩之所。从而,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在党史、国史上鲜为人知的有影响的大事和重大活动。 作者尽可能弄清毛泽东在东湖客舍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每一项活动以及它的来龙去脉。将毛泽东民主革命时,在东湖客舍建成前在武汉的活动,也恰如其分地穿插进去,构成毛泽东在武汉革命史的立体感。使本书史料翔实,丰富。在文笔上,笔者力图实事求是,朴实无华。
1961年至1965年的周恩来,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刚刚走过“凯歌行进”“风卷残云”的“大跃进”时期,不幸的是,天灾和人祸一齐向他和他的同事们涌来。《走出困境:周恩来在1960-1965》记录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极为困难的时期,殚精竭虑,着手制定八字方针,探索走出困境的途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舞台上,他发挥了最终使中国走出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特殊作用,使得中国走向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轨道,造就了共和国历史的辉煌。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毛泽东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毛泽东同志的生平、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文化、人际关系、逸事、家系及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等11部分,共24册。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毛泽东全书。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权威。丛书所收,除了毛主席的战友、老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的文章外,大都是多年研究毛泽东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学者的专著。第三个特点,这部书可读性很强。比如文化类的七册,相当好读。比如逸事、交往,都是很生动的故事。即便是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好读的。 本书绝大部分为我国权威专家学者撰写,资料翔实可靠,取舍把握得当,编写严肃认真,体例严谨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如能在纪念毛
这就像树越高,人们就越倾慕树根一样,爸爸为民族独立富强事业所做的一切将越来越被追怀。我作为他的女儿,今天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个。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都为此而骄傲。我觉得这是生活对我的偏爱。 每天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经历着时间,我感到爸爸的精神越来越强地笼罩着我,像一盏灯,让我平静,让我真切地想到这一点:这就是我的生活本身。
《毛泽东与孙子兵法》讲述伟大领袖毛泽东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集中军队高级将领和广大指战员的智慧和创造,逐步发展而成的完整的科学理论。《孙子兵法》乃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历代兵家之书。而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军事理论营养,从而使这部古代兵家的军事理论升华到完整的科学理论的高度。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资料和实用案例,吸收了其中部分相关成果。
《毛泽东》作者迪克·威尔逊以学者的态度详细研究了毛泽东一生留下的大量著述和尽可能收集到的各种文献材料,尊重事实,尊重历史,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再现了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做出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使《毛泽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长期以来,世界史学界都热衷于出版研究毛泽东生平的传记性著作,这部由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毛泽东》,就是这一领域重要的代表作。毛泽东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现代史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烙上了他作为领袖人物的不可磨灭的个人印迹。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
本书的几十个故事,记录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岁月中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故事主要来自作者采访上百高级干部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20世纪70年代末作者便着手采写,在史实的准确度上屡作核对,并经过党史专家鉴定,陆续发表了一些篇章,许多当今流传的故事源出于此。本书以毛泽东故事为主,同时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王若飞、陈赓、徐海东等领袖、将领及有关党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事迹,旨在求实探源,钩沉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珍闻,帮助后人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史。
因为他政治生涯中著名的“三落三起”,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本书告诉你的,不仅仅是邓小平如何“三落三起”,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为什么他能够”三落三起”。
1992年,邓小平再次南行,这次事先没有张扬的南行,正如一首歌所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一路走来,观察市容,走访企业,接见当地领导,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破疑解难的重要谈话,从而给走到了关键点的中国改革以强大的推力。他的此番决断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书作者以新华社资深记者的身份亲历了这段历史,事后,又对有关当事人和亲历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其恢宏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邓小平南行的全过程和诸多细节,追溯了改革开放历史脉络中的重要节点及其台前幕后,对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了全景的展示和权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