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南海为轴心,以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为背景,生动而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世界,准确而清晰地再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看见的是历史的风雾尘雨,岁月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墨早已凝干——章士钊之女、乔冠华遗孀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记忆中的父亲、共和国岁月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伏伏……
本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习仲勋同志的生平事迹,全面地展示了当年历史演进的趋势和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刁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革命胆略,以及对国家、民族走过的这段重要历史道路进行的深刻思考。读后令人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本书对广东广大领导干部提高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的版本之一。本书作者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革命与共和:孙中山读本》是孙中山文集的选本,包括孙中山信函、演说词、宣言、政论等多种,全面展现孙中山亦文亦谐的全部样貌。全书以时间为轴,从青年时代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痛陈时弊的信件到建立革命党以至建国、北伐,直至逝世,条理清楚。重要时间节点的文章优先选取(如北伐宣言),辅以特色文字(如演讲)和信函(如蒋介石信函和结婚誓词),全面展现一个元气淋漓的孙中山。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和他的祖国走过了漫长且短暂的60年。这期间人们经历了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岁月一一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1960年的中苏关系破裂、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风云、“九一三”等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 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的篡党夺权的罪恶活动,使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许多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与这场错误的运动作了奋力抗争,他们坚信真理,绝不屈服。刘少奇在他71岁生日差12天时离开人世,在这最后的一段时光中,这位老人始终乌唇紧闭,一言不发,但他的脑海里信念始终没有变一一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人民会还我一个公道。 邓小平在这期间历经磨难,几上几下。他在周恩来病重时复出。他的到来让处在动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政治使人过狗一样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有人说蒋介石是“中国诡道集大成者”还有人称他是“中国的拿破仑”,李宗仁说的更贴切“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均极低能,但使用权谋,运用诈术则天下第一。” 揭示蒋介石的得与失,成与败,发迹与攫权,下台与复出,崛起与沉沦,辉煌与尴尬。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有着激情荡漾的情感往事。发生在延河之滨的爱情故事,有声有色,凄美动人。 本书记述40对中共党史重要人物的婚恋故事。男儿驰骋沙场,女儿风华正茂,从天南地北聚会于陕北,灵犀自通,相知相爱于革命圣地。然而成婚不久,新郎新娘便挥手自兹去,男儿径自或夫妻联辔损入战争。本书情节感人,叙事生动,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本书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民国开国总督柏文蔚先生的自述文集(同时也是柏著在海内外的次整理结集)。 编《五十年大事记》(《纪念柏文蔚先生》本),是先生的一部自传,讲述了先生自出生至一九三二年退隐五十年间的革命经历;第二编《五十年经历》(《近代史资料》本),与编文字互有异同,为保存资料起见,是故两编并存。第三编《安徽二次革命始末记》(《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本)重点讲述了安徽“二次革命”的前后经过。第四编《日记》(《纪念柏文蔚先生》本),第五编《见解与主张》(散篇辑录),是先生日常生活与政治见解、建设主张等的集中体现。本书之末,附录有陈紫枫《柏文蔚谈浦口与南京之役》、《柏文蔚就任安徽都督经过》(《辛亥革命史料选辑》本)以及《柏文蔚年谱简编》(《纪念柏文蔚先生》本)等。
该书运用大量档案馆收藏的尚未公开出版的史料,如:蒋介石日记、书信、年谱、会访记录;蒋介石的亲信们的各类有关史料;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献资料等,详述了蒋介石复杂曲折、耐人寻味的人生历程。并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较详细地介绍了蒋介石在台的政治生涯及其巡视各地、出国访问、经济举措、其他经历等一些重要的鲜为人知的活动,客观再现了一个血肉丰满历史人物,并对其是非功过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十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 在这场动乱中,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许多党和国家的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遭受冲击,被迫害致死;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各界爱国人士横遭凌辱,饱受折磨,家破人亡…… 但是,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文化大革命”在亿万人民的愤怒中被制止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终于收到人民的审判,浮上高层又沉入地狱,成为历史的罪人。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资料丰富、翔实,文字准确、流畅,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本书作者曾任周恩来总理的专职保健医师逾十年之久,而那十年恰恰是“史无前例”的年代。十年间作者与周恩来总理朝夕相处,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亲眼目睹了周恩来在“文革”十年中的工作、生活情况。作者运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详述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复出、为保陈毅心绞痛发作、以自己独特方式与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余震危险视察地震灾区……,同时介绍了周恩来晚年的生活、身体、精神状态以及周恩来逝世后骨灰处理的情况等。
菲律宾独立运动领导人彭西说:“孙逸仙的名字将列为全人类最伟大的救星之一,他献身国家的事迹,足堪效法。他的建树伟大,他大公无私,他对于时势给他的名利,原是对他功勋的公平酬报,弃如弊屣,绝不介怀。他伟大人格的特质,是在他个人立身行道方面的谦恭、朴实和克己的态度与精神。”“对朋友们,他是一往情深。在宣传与说理方面,谁也比不上他坦率、雄辩与说服的能力。他说明及宣传他的主张,全无火气,但温和而动听,并且以诚恳的态度,含笑答复与他反对的意见。” 有位国际友人曾说:“宋庆龄像花朵那样美丽,像钢铁那样坚强。” 众所周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是一代伟人,也是一对模范伉俪,受到全体中国人民普遍的称赞和爱戴,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书以文学笔法记述了孙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是怎样从呱呱坠地开始度过一生的?从个人放大到更大范围来看,人类是怎样从原始人走到今天能够上天入地、遥知以光年计的远方模样的?急急赶路的人不会注意路边小草发芽的状态,不会记住自己已走的步数;一个民族在忙忙行进时,也容易忽略了回头看一看前人曾经走过的路。如果个人和人类只顾迈步,只注意脚下那几尺土地,就不知道人类是怎样跋涉走到今天的,就不知道自己领受了前人、他人和周边怎样的恩惠,也就不会了解自己是谁,在下一段路程中怎样跨过沟壑、排除荆棘。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07年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获文学士学位。191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结婚。1927年流亡苏联、德国。1932年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8年创建保卫中国同盟,长期主持其后续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弥留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同年6月安葬于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宋氏家族墓地。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孔子第七十五代玄孙——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他从一个检煤渣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他在民国政坛上平步青云,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兼任财政部长,权倾朝野;他纵容妻儿,以权谋私,坑了国家,肥了自己;他把家产从“山西首富”变成“民国首富”。 这是一部纪实性人物传奇作品,着力描写山西首富孔祥熙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再现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历史真貌,有很高的认识 价值,作品极具可读性。
《真相.文史博览精粹》丛书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对近年来《文史博览》杂志精品成果进行的总结。该丛书旨在摒弃传统文史枯燥乏味的不足,在补充第一手资料的同时,配发大量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图片,巧妙地把真买性、思想性、可读性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过去伟人名人及历史事件的侧面,揭示许多更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其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真实性.,该套丛书立足真相,着重突显了“亲历、亲见、亲闻”的文史特色。围绕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特别是广大读者倾向了解的近代政要、国共两党的名人, 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秘闻等等,对其进行了首次披露。与影视作品刻意夸大渲染历史人物不同的是,该丛书第一次较为全面真实地还原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