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的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任弼时同志的文稿、电报、讲话记录、工作笔记、书信、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七大主席团会议、七届一中全会及二中全会记录;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共西北中央局的有关会议记录;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苏区中央局、湘赣省委和湘鄂川黔省委有关的历史文献;还有,任弼时故居陈列馆所藏任弼时的作文、书信及任氏家谱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各种报刊和许多与任弼时有关直接接触的同志的方位记录和回忆录等,力求根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较为翔实的信史。 《任弼时传》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继编写出版《周恩来传》、《朱德传》后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政治传记,
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重磅推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画传:精编版》以丰富翔实的历史图片、手迹、文献史料,全面深入地再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从学生时代到晚年时期的工作和生活,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现了这对众人敬仰的革命夫妻终身投身革命事业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怀念伟人、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大型历史文献画卷。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诞生在美丽的海河之滨,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愿“上断头台”的誓言开始,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就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画册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余小惠女士执笔,用七万余字,以富有文采的文字,叙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革命生涯中忠贞的爱情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历程,惊涛骇浪,政治风云。 画册共分为16个章节。从确立
《方志敏全集(精)》编著者方志敏。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新版《方志敏全集》在《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增添了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等23篇新近发现和首次发表的历史文献,进一步丰富了方志敏精神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内涵,并凸现了《方志敏全集》的鲜明特色和价值取向。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上卷“父亲与民国”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直鲁军残败之后的奉军易帜,未被采
《蒋介石日记秘闻》辑录了 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5年间的日记,内容涉及家庭、军事、政治、党务、外交等多方面。作者结合大量相关档案资料和文献,进行公正客观的解读,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会带领读者进入中国近代历史上这个风云人物的精彩内心世界。
父亲不但深信三民主义,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他还是一个真诚、坦率、勤俭值得信赖的人。他从不以权谋私,因此尽管他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外乡人,却能管理好广东这个有着强烈地方主义色彩有省份,而且深得民众的喜爱。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 “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
《抗战中的蒋介石》一书初稿,完成于十余年前。其以纪实体裁的笔调,描述了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的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思想与他的行为。该书稿几经修改,直至近年来,随着蒋介石历史研究及其资料发掘工作的不断进展,特别是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以后,又补充了其中部分手的日记资料,内容得以充实丰富。 《抗战中的蒋介石》以档案资料为依据,参考了前人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果,尊重历史,杜绝虚构,凡书内容中有所描述之情节,均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仅以纪实题材增加其可读性。主要内容包括:牺牲已到关头、诱敌南下、熬过难关、鲁南大捷、蒋介石“的欧洲朋友”、保卫大武汉、背后的暗战、抗战杂音、发生在相持阶段、“盟军统帅”、国事家事乱如麻、的战争、光荣与耻辱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进入19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跨进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
中国近代史充满着谜团。本书是对这一时期若干重大谜团和尖端问题的探索。作者依据多 年来在海内外精心访求的珍贵而可信的资料,抉幽钩隐,第一次向世人揭示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奥 秘,诸如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梁启超密请诛杀袁世凯,同盟会内部的两次“倒孙”风潮,蒋 介石刺杀陶成章,汪蒋矛盾与中山舰事件的发生,武汉政府密谋逮捕蒋介石,胡汉民密谋武装 推翻南京政府,李宗仁密谋向蒋介石夺权迫使其出国等重要史实,均有确凿而生动的阐述。对近 代史上的几种重要思潮,作者也有精辟的分析,提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书于199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1994年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繁体字 版。获1993年北京优秀学术著作奖、1995年国家*所属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
对谭延闿,世人褒贬不一。 孙中山称他为“一时人望”;蒋介石称颂他“文武兼资”、“党国英奇”;胡汉民赞赏他“休休有容”、“和气中正”,誉以“药中甘草”;于右任称他为“民国一完人”。青年曾称之为“乡邦英俊”,几十年后,仍评价他是“一个聪明的官僚”。 这与其幕僚谢奄对他的评价非常吻合:“谭祖庵出身科第,而无科第骄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裘马轻肥之狂;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是六朝人而无稽元之疏放;有谢安救世之怀,而不狎东山之妓;有曾左匡济之心,而不学其硬干。然则祖庵果为何等人乎?则答之曰:祖庵为一个诗书涵养之雅人,为一个审时度势之政治家。总而言之,可以称之为一个绝顶聪明人。”
蔡和森是曾国藩的老乡,他母亲家和曾家是亲戚。他是十六岁才进入小学的“大学生”,却在八年后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机会主义史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的人。在大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他屡献上策,未被采纳;他坚决主张把毛泽东选进中央政治局,自己却落选……他反“左”倾盲动,自己被打成“左”倾盲动;他反右倾,自己被打成右倾;他强调民主集中制,自己被打成“搞极端民主化”。他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却不分辩,且反对旁人代鸣不平……他的个性是否影响其被“奉为首领”的恋爱结合乃至仅有三十六年的生命?翻开中共党史,他的一家,同时出了四个中央委员。他的爱人,是创建 中国共产党时唯一的女发起人。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
胡乔木自1942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他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直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书作者采访了胡乔木夫人谷羽、子女、秘书及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一段重要的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以流畅的
王士珍(186l—1930),字聘卿,号冠儒,河北 正定人。行伍出身,凭借过人才智和政绩,受到 袁世凯的青睐,成为北洋军阀骨干,与冯国璋、段祺 瑞并称“北洋三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 帝宣布退位,陆军总长王士珍作为袁世凯的代表前往 ,亲历了中国君主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1918年,身 居高位后,王士珍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急流勇退,隐居 江湖。《王士珍传》真实地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 一生,读来有新意,饶有趣味。 《王士珍传》由彭秀良编著。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进入19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跨进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
无
本书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5000余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他所参加的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从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会议记录,他的大量工作笔记;还有,朱德在1937年口述、由他的秘书孙泱等记录的、8万字左右的《朱德自传》稿本。
《王若飞传》是作者写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记的初步尝试。主要是依据王若飞生前留下来的自传、日记、著作、讲话、书信、回忆等资料,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事件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