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出生到求学,从事业到学术,从性情到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详尽地记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书中充分肯定了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对蔡元培先生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评论也做出了说明,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
高岗,中共党目前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黑土地,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死后,他却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高岗离世已经50余年了。他的人生拐点始终吸引着人们去猜测。 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高岗的传记,是作者磨砺了15年的心血之作,力图拂去岁月的灰尘,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高岗。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曾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随后历任《民报》主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部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七一五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的著作,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梁先生还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并发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的感叹。 梁启超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文采,客观而公正地对李鸿章做出了最中肯的评价。
宋子文,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本书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几近一气呵成地述说了历任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的宋子文在26年从政理财生涯中的“四起四落”;又浓墨铺写了宋子文发迹于广州、雄起于武汉、运筹于南京、斡旋于西安、韬晦于香港、暴敛于上海以及折冲樽俎于美英之间的桩桩史事;同时揭示了国民党高层人物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横征暴敛的事实,以及四大家族间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本书前五章缕述。我赴美国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国后的继续学习,先是在马萨诸塞州芒森城的芒森学校,后来在耶鲁大学。 第六章从我出国八年后重返中国开始,一向被当作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个东方人变化其内在的气质,使他在面对感情和举止截然不同的人时,觉得自己倒象来自另一个世界似的,那不就可怪了吗?我的情况正好如此。然而,我的爱国精神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衰减;正好相反,这些都由于同情心而更加强了。因此,接下去的几章专门用来阐述我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我对中国的永恒热爱的表现,也是我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着中国留学事务所的突然撤销和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先行者的一百二十名留学生的召回,我的教育事业也从而告终了。
编写周恩来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七年多的工作,建国前部分(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已完稿。考虑到建国后部分的编写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先将建国前部分单独出版。邓小平阿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本书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建国前数千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江局、南方局等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周恩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力求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满怀爱国与变革热忱的青少年写起,至孙中山去世,真实记录了孙中山的人生历程。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全国重点选题,《孙中山传》遵循的写作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纳利于真实展示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相关理论、方法论;广泛收集与使用各类资料;吸取的研究成果:侧重思想研究。所以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因为孙中山研究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他依然是振兴中华和统一祖国的光辉旗帜。
安源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一件件气壮山河的、广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策划者、组织者或参与领导者。他就是李立三。 由李立三秘书与中国著名政要人物期刊资深记者联袂撰写、李立三夫人节莎亲自审阅、李立三女儿李英男作序、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长篇人物传记《李立三之谜》,让您“读”自享受一段段历史中少为人知的细节。毛泽东视为“半个朋友”的李立三、“立三路线”中的李立三、一不小心得罪了王明、林彪的李立三、异国婚恋中的李立三、在政坛上起落沉浮的李立三、一生被举行过四次追悼会的李立三……一个个传奇,在《李立三之谜》中完整、公正、客观地全纪录,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特殊人物的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经历曲折传奇,情节跌宕起伏。 “读领风骚”的《李三立之谜》,将还您一个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而真实的阎锡山则具有复杂、多面、特殊的历史性。他既不是神,更不为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而饱满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为目,以与史有徽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使读者对阎锡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观照。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是胡耀邦同志的女儿满怀思念撰就的纪念父亲的感人文字。作者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的一生和最后的日子,多侧面地回顾了父亲的革命生涯与精神风采。该书对人们了解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那段百废待兴、艰辛备尝的岁月,对于学习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研究十年“文革”史、拨乱反正史、改革开放史等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 海报: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而真实的阎锡山则具有复杂、多面、特殊的历史性。他既不是神,更不为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而饱满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为目,以与史有徽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使读者对阎锡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观照。
毛岸英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偶像。他纯净、热诚、阳光灿烂,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于一身。他饱经忧患、历经磨难,到苏联学习,到前线杀敌,到农村务农,到工厂学工,集工农兵学于一身。他公而忘私,不畏艰险;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不良习气嫉恶如仇;热爱知识,热爱亲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他是按照中国共产党人的理念,精心锻造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毛岸英,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生政权的设计和锻造,看到中华民族由此崛起的诸多脉络。 毛岸英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他多姿多彩的短暂一生,恰恰贯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整个历史时段。本书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故事,同时也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家的集体写照。 本书将观众引领到毛泽东一家的感情世界,将幼年丧母、出征别父、
改革开放新时期,项南主政福建,他深入调查研 究,团结带领省委、省政府一班人,从当地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推动改革开放,开创八闽新 局面;离休以后,出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奔波在 贫困山区,为山区摆脱贫困发挥余热;直到生命的一刻,仍在为国家招商引资奔波。习近平总书记高 度评价:“项南同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位共产党人、一位人民公仆的真实 榜样。”项南投身改革开放的事迹为人们所称道。他 与万里、习仲勋、谷牧、任仲夷一起,被人们并称为 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勋。 张永和、项建坤编著的这本《项南传》记述了项 南光辉的一生。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韦慕庭近日再版的著作《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被认为“至今仍是最持平的和最全面的孙中山的英文传记”。本书以客观的态度讲述了屡次受挫,却勇往直前,最终壮志未酬的爱国者孙中山的人生历程。 作者简介: 韦慕庭(Clarence M.Wilbur,1908-1997) 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著名学者。生前长期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任该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另著有《中国的乡村政府》(Village Government in China,1934)、《前汉时代中国的奴隶制》(Slavery in China during the Former Han Dynasty,1943)、《中国国民革命(1923-1928)》(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1923-1928,1984)、《我生命中的中国:一个历史学家自己的历史》(China in My Life: An Historian's Own History,1996)等。与夏连荫(Julie Lien-ying How)合编《关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及在华苏联顾问的文
虽然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但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推翻后,大陆从未出版过蒋介石的著述。本书是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版的蒋介石本人的著述。 本书选编了蒋介石写给前后几位妻子和儿孙的部分家书,他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的部分日记,和他的一些散文、诗作。书中收录的宋美龄访美期间与蒋介石的往来电函内容,表面似为家书,实质所谈国事。蒋介石对蒋经国、蒋纬国的家谕和蒋经国回忆所受乃父的庭训,都反映了其舔犊之情。 本书内容虽然也涉及蒋介石的政治军事活动,但较多地偏重于他的家族、家庭、婚姻、师友交往和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从这些能反映他的思想性格特点的自述性文字中,读者能够了解到蒋介石的心理活动、个性、修养和处事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