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一个杰出人物,在当时的政治、思想、军事、文学方面卓有建树。他刚出道便是文武全才,他曾向汉武帝自荐本领。尔后几十年间,他屡陷危机却无所畏惧。其为人品格之妙,受世人称赞;其伴君技艺之 ,近乎炉火纯青。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常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纵观他的一生,其滑稽诙谐的目的,前期在于取宠求仕;后期在于在尊贵者面前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所希求的是让汉武帝采纳他的谏言,他临终前,还劝汉武帝“远奸佞,退谗言”。他直言极谏的品格,历来受到称赞。但直言极谏的特点又给他一生的政治追求、仕途生活蒙上了悲剧色彩。
《纳粹元凶:希特勒(1889-1945)》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 规模大、战斗为惨烈、影响为深远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参战双方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他们或为人类自由而战,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或为法西斯卖命,成为遗臭万年的战争罪犯。希特勒,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人物一步步爬上德国元首的宝座。他鼓吹民族主义,积极谋划对外侵略,妄图称霸欧洲乃至全世界。他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丧命和流离失所。他是20世纪受人关注的人物之一。
张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辅佐刘邦,屡施妙计,烧栈道瞒项羽、约法三章、拉拢英布、联络彭越、斡旋“鸿门宴”……为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就是这位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功成名就之后,却主动引退,独善其身。 作家曹尧德,塑造过一系列耀眼的圣人形象,谋圣张良是他倾尽心血着意刻画的一个,书中百余个战争场面惊心动魄,故事情节感人肺腑。作者还浓墨重写了张良的战略智谋和处世哲学,颇有借鉴价值。
东北,旧称“关外”、“关东”。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 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在这里起路上路,第一架国产喷气式飞机在这里起飞升空,第一台国产机床在这里启动运转,“工业学大庆”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响亮的口号。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 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 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 正如江泽民所说:“雷锋到鞍钢,从农村进入了工厂。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