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 晚清四大名臣 之首。曾国藩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 家书 更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 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内容全面丰富、权威严谨,是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精髓的
民国时期,在所有政治人物、军阀领袖中,延聘和豢养幕僚多全的是袁世凯和蒋介石,他们也因此而发迹获得了 巨大成功 。幕僚们以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运筹帷幄,直接或间接参与决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幕僚也因此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重要人物。该书稿详细介绍了这些幕僚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
苏东坡(1037 1101) 原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 东坡居士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文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东坡擅书法,是 宋四家 之一,尤擅文人画。同时,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王维传》用简练清朗的笔法将盛唐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以王维优游于仕隐之间的经历为经,以其经典诗歌为纬,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宗师董其昌的全景式传记作品。作者孙炜经过多年研习、分析与考证,对这位近四百年前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宗师进行了全方位描摹与解读。 本书以董其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从其青年时期颇为艰辛的宦旅之路开始,讲述了其 北漂 经历中诸多的酸甜苦辣,从穷苦出身的落魄潦倒到 连中三元 的书生意气,再到成为皇长子的师傅,董其昌凭借自己的非凡天赋和不懈努力,成为晚明文坛的中流砥柱。此后,在晚明的复杂政事中,董其昌几起几落,经历了颇为艰难的宦海沉浮,终于依靠艺术创作和经营富甲一方,成为晚明时期官居一品的大宗伯 本书不仅对董其昌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同时将其在书画、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造诣与成就,乃至其宦海商海两沉浮的人生经历放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讲述,将个体命运的走向与时
一直以来,吕不韦是以商人身份出现的。但经过作者多年研究,发现吕不韦不但是个杂家,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是运作布局的高手。之前出版的吕不韦书籍中,多是以 他是商人,囤积居奇 、靠偶然走上政坛,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吕不韦的抱负,首先是改变人们对商人的看法,但其本质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国度。吕不韦是个不肯屈服的人物,他靠着 没有形势 就创造形势,发现形势、看透形势后,提前布局,积极运作,让目标越来越近,是个不折不扣的奋斗派。
《孔孟传》全景式展现孔孟一生的行迹和儒家思想的原初发展历程,详实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孟子 主张王道,推行仁政 和 居仁由义 的思想,还原孔子入世进取与孟子积极推行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的生动鲜活形象,以观照我们现实的言行与人生选择以及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社会。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王维的传记。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形象凄苦,诗中风格大多沉郁现实,被誉为 诗圣 。 然而他却崇拜风格洒脱随性,与他全然相反的 诗仙 李白。甚至在一段时间里, 诗圣 杜甫陪着 诗仙 李白游山玩水,喝酒撸串。两人从洛阳出发,一路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王维 仕隐双全 ,经历浮沉但内心平和,进能入朝为官登至丞相,看世间繁华,退能居辋川参禅抚琴,伴田园山水。他不偏不斜,在对内心的释放中,获得人生的终极自由。
司马懿一生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求存为上,凭借长寿和与曹丕交好的机遇一步步攀登到权力的层,这对于一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的人来说实属不易。让我们跟随本书领略司马懿传奇的一生 萧何正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让汉高祖踏实,将家族子弟送往前线,伴刘邦左右,打消刘邦猜疑心,谓知君;入宫不抢金银宝物、对美女宫娥视而不见,唯对典籍爱不释手,是谋国;成也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拜帅力挽狂澜,败也萧何,国之建立,韩信成威胁,使计亡之,即不结党营私,一切为国;自污即自保,既谋国又谋身,为大智慧。 作为谋士的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料事如神。而功成名就之后,张良也能为自己的人生谋划,急流勇退,归隐山林,获得了圆满的结局。张良谋的不仅是事,更是人性。纵观张良的一生,有喜有悲,有起有落,
《千秋功过评孔明:诸葛亮新论》将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些人物及后人所有涉及对诸葛亮的质疑问难,以诸葛亮的口吻一一解说。其解说言之有理、联系实际、条理清晰,以解疑答问的方式对诸葛亮系统研究尚属首次。全书从四十七个切入点进行一一详解:一、遨游何必故乡邪;二、隆中一对为一统;三、走为上计可避祸;四、皆使自实可益众;五、说服孙权共抗曹;六、能贤亮不能尽亮;七、刘子初雄才盖世;八、庞统廖立楚良才;九、许靖人望不可失;十、排难释误荐刘巴;十一、马孟起兼资文武;十二、法正违法仅此时;十三、法正违法用法治;十四、欲封黄忠后将军;十五、借刀除患待商榷》,十六、奸形外漏邪心藏;十七、劝说刘备当皇帝;十八、伐吴不可当伐曹;十九、臣敢竭股肱之力;二十、孤尚且难忍不笑;二十一、使吴之人始得之;二十二、
魏徵,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建 贞观之治 的盛世,被后人称为 一代名相 。玄武门之变后,魏徵归顺李世民。魏徵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后辅佐之功以魏徵。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他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 数十余万言 。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魏徵死后,李世民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三国时代,乱世纷争,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势力之中,曹操得人多,可谓人才济济,他的手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有一人与众不同。他屡献奇谋助曹操平定群雄统
《南社人物吟评》共撷取225位颇具代表性的南社人物(包括新南社人物15位),以 七绝 这一由杜甫(《戏为六绝句》)所肇创的体式进行 吟评 。每位成员各系一诗,诗前标子题,以求醒目,次为人物小传,再次为注释。 吟评 部分既强化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又切合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即南社社员什九能诗,自幼饱受诗学熏陶。小传部分力求客观真实地在呈现传主生平的纵向发展脉络,为读者认识传主提供实体性的存在。注释部分或诠释典故出处,阐明诗意,或交代相关 本事 ,夹叙夹议,俾使读者便于解会诗中微旨。全书对南社社员的解读比较到位,对普及南社的精神内质,让其在新时代下焕发生机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