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遭受误解的另类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0733923 书名:西方哲学史讲义 定价:24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一方面,他的思想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都给理解维特根斯坦带来了困难。 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陈嘉映先生以独有的领悟,将这位哲学家的论说依不同主题爬梳整理,为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有助于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读本。
无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成为中国元以后官方意识形态,并成为朝鲜李朝和日本江卢时期的官学。本书、全面地阐述了以理气为核心范畴而展开经济、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形神、动静;知行、心性、教育以及美学、伦理学、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分析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诠释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之所在,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和朝鲜、日本思想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35年多来研究朱熹思想的心血和成果,是目前论述朱熹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庄子传》1992年出版后短短两年时间就连续再版5次,1995年1月,被韩国法仁文化社翻译成韩文出版,2005年,该作品的节选《庄子见鲁公》入选全晶制普通中学高二的新《语文读本》。 一位年轻
阮籍是魏晋之际著名的玄学家,早年有济世之志,后遭典午之变而隐身不与世事。本书通过对阮籍主要哲学著作的不同思想倾向的详密考察,揭示了阮籍思想由儒而玄的演变轨迹,指明了阮籍早期以儒学思想为主,崇尚礼乐刑政一体之治,后来有感于名教的堕落,遂转入庄学思想轨道。崇尚自然和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但由于儒家思想仍然发生作用,再加上他对现实的失望,因而在他那里形成了一个焦虑苦闷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双重结构的人格。本书从多角度,采用动态方法,并与有关士人相比较,对阮籍的思想、人格及生活情趣加以深入探讨,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五体俱备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在总结前人和作者本人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哲、玻、史战争及人才诸思想;结合《史记》传播的历史和“史记学”的形成和发展,阐明了《史记》不朽价值的部分,亦占相当的比重。
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郑观应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和活动,并将其著作,思想放在他的经历和活动中进行考察,勾画了郑观应从传统商人到近代商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近代思想家的丰富复杂的人生历程。本书的特点是将郑观应的经历、活动、著作、思想放置到时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细密的考订,透过郑观应的人生,从的视野再现了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复杂艰难历程。
生活于清代乾嘉时期的苏州大藏书家黄丕烈,是中国古代藏书家的杰出典范。他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收藏和整理研究,在藏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版本学、目录学等学术领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评传分为十章,对黄丕烈的生平成就,精神境界,生活志趣,学术交游,藏书、刻书、抄书活动,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思想方法和有关海动,及其学术地位、文化影响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考察。这不仅对迄今为目的黄丕烈研究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而且对于全面揭示藏书思想和藏书文化的内涵,确立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的意义。
本书对三国曹操思想家嵇康的生平、创作、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 其中讨论了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出魏晋玄学实际上是社会上的自我文化提升运动的组成部分,“文化提升”的概念为重新理解玄学及玄学与嵇康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梳理了传主生平的主要线索,对嵇康妻子的身份、寓害时间、《幽愤诗》的真伪、竹林七贤等问同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又结合葴体史,对《太师箴》的主旨给予了新的诠释。作者不仅描述了嵇康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而且对他的养生、“声无哀乐”等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本书结合现代认识论、科学哲学的理论,深刻阐述嵇康认识论的成就,颇具开拓性。嵇康关于“至理”的客观性、确定性,以及推类、分析的方法等本书都有详细的阐释。作者还指出,嵇康对归纳法可靠性的质颖,与大卫·休谟、卡尔
对于曾经生活于揭开了现代哲学之序幕的天才的世纪中的所有思想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心智生活像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那样丰富多彩。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等,他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的贡献;即便如此,莱布尼茨却将自己的志向看做是伦理的和神学的;他还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以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这些改革的领域包括: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活动,而且也首次将它们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及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在莱布尼茨看似杂乱而又涉及广泛的思想生活的中心,安托内萨揭
对于曾经生活于揭开了现代哲学之序幕的天才的世纪中的所有思想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心智生活像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那样丰富多彩。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等,他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的贡献;即便如此,莱布尼茨却将自己的志向看做是伦理的和神学的;他还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以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这些改革的领域包括: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活动,而且也首次将它们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及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在莱布尼茨看似杂乱而又涉及广泛的思想生活的中心,安托内萨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