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耗时三年,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细心阅读、分析、鉴别,又对传主王维的全部诗文作品以及古人时贤评论、考证王维生平、思想、作品的论著进行细读,并实地考察了王维曾经生活过的陕西蓝田,带着巨大的理解之同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传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 诗佛 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诗意般的呈现。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之父,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人生的动力》正是关于他的一部zui权威、详实、客观的传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霍夫曼博士查遍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档案,深入采访了阿德勒在世的子女、亲友、同事,耗时4年完成。它以阿德勒的工作、生活中的大事为经,以经过考证的趣闻轶事为纬,配以多幅珍贵照片,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阿德勒,勾勒出个体心理学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发扬光大的历程。 适读年龄:18岁以上
《荣格自传:回忆 梦 思考》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83岁时写的自传,包含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成年后的见闻、自身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与弗洛伊德的相识相知及分道扬镳、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本书浓缩了荣格一生的思想精髓,是具有思想史意义的独特传记。
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 穆青是 喝延河水 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自己成为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 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这部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使读者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43234864 书名:躺不平的千禧一代 定价:72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舒新城是我国著名出版家、教育家。他1928年主编《辞海》。1930年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编印了《社会科学丛书》、《经济建设丛书》、《国际丛书》等图书,创办了《新中华半月刊》。1937年,任中华书局代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印了《中华文库》等读物。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57年秋,提议重新修订《辞海》。1959年《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任主任委员。除编纂《辞海》外,舒新城一生所编、缩写堪称著述颇为丰富,主要有《现代心理学之趋势》(1924年版)、《近代中国留学史》(1927年版)、《教育通论》(1927年版)、《人生哲学》(1928年版)、《道尔顿制研究集》(1929年版)、《中华百科辞典》(1930年版)、《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1932年版)、《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等。他还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位先行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 托兰的生平自述。主要讲述了其童年、青少年时光,和之后他的各本书的创作历程。约翰 托兰*的创作特色,也是他在书中所竭力想展现的,就是从始至终他忠实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记录了以二战历史为主的近代史。他可以为了一本书采访上百个人,做长达数年的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听取战争双方各自的观点,尽所有的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这一点殊为难得,也是他的著作广受好评的主因。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个人传记,不如说是约翰 托兰以其创作经历为主线,忠实地记录了他亲身参与的20世纪的重要史事,更偏向于社科历史类著作。
廷黻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史学家。他当然对政治感兴趣,但不是一位政客。他有个性、有辩才,懂得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廷黻先生在那个时候可说为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新基础。他认为要做学问,必须从原始资料的研究做起,例如研究外交史,他有一句名言,现在差不多大家都晓得的,他说,研究中国的近代外交史,在甲午巾日战争以前,中国的材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时中国的外交大概还可以自己做主。们是甲午战争以后,国势江河日下,中国的外交,无论什么决定、合同,大半自己做不了主,都是由外人逼迫而成。因此甲午以后的中国外交史,非参考外围的材料不可。 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个开山的人。近四十年来,蒋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开创新的风气,把中国近代史研究带入-个新的境界,特别楚给我们新的方法与新的观念。
倪征(日奥),位国际大法官,我国的法学家。生于1906年,现在已年近百岁。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倪征(日奥),中国当代德高望重的国际法学家。他在92岁高龄之际,完成了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一书的写作。书中,倪老以翔实的材料,简练的文笔,叙述了自己早年蓄志学法,留学深造,回国后当律师,任法官,四十年代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对二次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及至1984年以87岁的高龄当选为新任国际法庭大法官等的不凡经历。由东洋而西洋,由司法而外交,倪老的书,堪称是中国百年风云变幻的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从无到有的法制史的见证。
作者蔡德贵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经季羡林先生选定作为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助手,并一直从事季羡林先生口述历史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书中他以一名季门弟子的独特视角和纪实的手法,详细地讲述了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传记再现了季老近百年来漫长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也突出反映了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正如作者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季羡林总是读不完的。读不完的季羡林,会给人很多。”更为可贵的是,在原版的基础上,作者作了适当的修改和重要的补充,使作品更加完美。
内容简介:该书记叙了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少年刘大铭的青春生活。全书以时间为序,详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欲望,与高尚的生命情怀。作者用切实的经历,完美的笔触,深入的思考,向世人展现着病痛与挫折之下,苦难而富有希望的大世界,他向当代社会传递着生活的希望,展现着活着的标准,阐述了生命传承,存活的意义,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地崇敬与热爱。
王阳明(1472 1529)一生处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文艺复兴 的繁盛高潮时期。他是一个出现在世界东方,与哥白尼、哥伦布、达 芬奇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家。在明朝中后期,王阳明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 巨人 相呼应,把人提到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的高度,力倡人人平等、 人人皆可成圣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就像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所说, 阳明学开启了中国真正的文艺复兴之路 。 全书主要包括叙言、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首次提出和论说了王阳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贡献,全面展现了其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邹韬奋不畏强暴,积极创办报刊,讨论社会问题和时政问题,怒斥敌寇,主持正义,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成为一代青年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追求进步的灯塔。他重视刊物与读者的联系,倡导为读者服务,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反动势力对他及其创办的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摧残迫害之能事, 迫使他六次流亡,还过了八个月的铁窗生活。在这样的高压下,他主编的刊物屹然生存,屡创近代中国报刊发行的新纪录;他主持的《生活》周刊成为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喉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设了50多家分支店,在中国的出版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他是一代宗师、学界泰斗; 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他享誉世界,为人谦恭; 他平易近人,深受爱戴;他出身普通农家,却拥有哈佛博士学位; 他传承燕京学派,壮大了中国民族学; 他是少数民族的朋友,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冰心称他为“吴门四犬”之老大,他自谦人类学界一老兵; 他掌管多个学门,爱徒遍及世界,人称“五代同堂”; 他原是《金翼》之家中的“小哥”,生前为中央民族大学的终身教授……他就是林耀华先生。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回忆马克思》共收文章36篇,《回忆恩格斯》共收文章35篇。这两本书中的大部分回忆文章曾在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发表过,这次重新进行了编排。《回忆马克思》新收入了四篇文章,它们是:恩格斯的两篇文章《卡尔·马克思》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斯蒂凡·波尔恩的《布鲁寒尔的冬天 卡尔·马克思》,尤利乌斯·的《卡尔·马克思》。《回忆恩格斯》新收入四篇文章,它们是:马克思的《弗·恩格斯的小册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前言》,Ⅱ.伊森的《回忆与恩格斯的会面》,巴·波·阿克雪里罗德的《回忆录片断》,彼·德·博博雷金的《回忆录片断》。新收入的八篇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三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其他几篇是从国外书刊上新翻译过来的。另外,还附了马克思自白和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