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最后令人不解的离世,与荷西情感是否真实、与王洛宾恋情的真相、师从白先勇过程等传闻一直环绕不断,也使三毛身后种种猜测四起。世间流传的许多红尘往事,使她成为华人心中的一个谜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与文化现象。这次,借《三毛1943-1991》出版之际,三毛大姐陈田心与弟弟陈杰一起,偕同本书作者,将坊间对于三毛本人的种种说法与猜测做了一次全面的澄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我和郎朗30年》是作者兼父亲的郎国任的倾情之作,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国际著名钢琴大师这一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完整地再现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读者将看到一个钢琴天才为了求拜名师而在异地他乡地下室刻苦练琴的身影;曾被某位钢琴教授斥责为“土豆脑袋,难成大器”、险些半途而废的虚惊;参加钢琴大赛遭遇不公的委屈;面临多位钢琴大师指教的艰难抉择;一个不平凡的父亲辞去难得的好工作、多年不离不弃、每天24小时陪伴的坚定信念;一个个大师级专家倾其所有对郎朗的栽培灌溉;一次次摘冠折桂的耀眼辉煌;签约经纪公司征战欧美的职业钢琴家历程;已到了结婚年龄的郎朗对未来人生伴侣的期望,以及郎朗同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各国政要、各界精英——格拉夫曼、艾森巴赫、巴伦伯依姆、祖宾·梅塔、联合
林徽因,我国20世纪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诗人、作家,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她那开阔的胸襟、绝顶的聪明、出众的才华和丰富的阅历,磨砺汇集成一股内在的精神气质,从她身上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人生一样,都为世人所仰叹。 从文艺界的“才女”到“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林徽因以天然的才气、“精致的洞察力”,在文学创作领域、戏剧舞台美术设计领域以及建筑学领域均“留下自己的印痕”。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也历尽了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也正是因为这样,为林徽因立传,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 《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将为你讲述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她美丽
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人生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人更加喜爱声音。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在本书中,译者编选了海伦·凯勒较为的作品《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世界》、《我的宗教》、《莎莉文老师:她心灵所抚养的孩子对她的颂赞》、《敞开的门》以及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篇目,并在每一小节后附有“译者感言”,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的卓越人生。此外,书中还精选了近30幅海伦·凯勒的珍贵照片,
《纳兰容若词传》在详实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优美异常的文字,带我们回到清初,吟诵清婉的饮水词之间,用一帧帧剪影,连缀出一代豪门公子、清朝 词人凄艳矛盾的一生。他本是平步宦海的达官显贵,但他对仕途不屑,对富贵轻看,超然尘外。他本以为和卢氏“一生一代一双人”,却不想沉浮人生,只能恨天地无情……如果他是个普通人,也许会过得 幸福,然而他是文武双全的英才,怎不让天妒?不禁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雨果的这部“莎传”,又名《论莎士比亚》,出版于太平天国中央政权覆亡的那一年。 这部书被视为“一部文艺评论专著”。实际是作者借分析莎翁表达自己的浪漫主义理想,作者是法国最重要之浪漫主义大师,所以他认定莎翁也是这样的浪漫主义者。 这是一代文豪用其“大心”去领悟另一代文豪的“大心”。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中文叫做“如缘巨笔”。透过书中汪洋恣肆、慧眼独具的文字,我们读到的不止是莎翁,更是整个的西洋文明,几千年传承而下之西洋人的“精神世界”…… 这部书“借莎士比亚抒发雨果”,虽带有“六经注我”的意味,但它依然被誉为“史诗和大海航的巨著”。它不仅是才思焕发,文采瑰丽之典范,它不仅美语连珠,美不胜收,更被视为文艺理论史之长河中的一座“灯塔”或“丰碑”……
《冯蜂鸣解密李清照》共24章25万字,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为我们解密清照词的荒淫之谜,赵明诚遗弃李清照之谜、火烧归来堂之谜、李清照被劫持之谜等几十个笼罩在李清照一生中的谜团。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自己手中拥有的部分李清照历史瓷片,通过瓷片之间空缺修补,使李清照的一生重新呈现一个美丽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