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他的生平或许能为你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 当今有人的所谓归隐,不过是类似于东晋时的隐士,借归隐来“买名邀誉”。而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发自内心的厌恶。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本丛书辑入选的彭燕郊、谭谈、孙健忠、残雪四位作家,在全国都是广有影响,有的甚至在国际上颇有名气。彭燕郊是“七月派”诗人,亦是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者;谭谈在全国获得过重大奖项.他是“美在朴素”的坚定践行者:孙健忠的创作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土家族文人文学的奠基者”;残雪是我国“新实验”文学的执著探索者,以其对人性揭示的深度而具有国际影响。 《残雪评传》是当代湖南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册,主要内容包括:孤独的童年、出生、父母的革命浪漫主义婚姻、童年、在学校、早年的人生经历、医疗站的学徒、八年工人生涯、贤妻良母、个体裁缝、文学之路、西方文学的影响、现代主义与巫楚风格构成的心灵默契、两个灵魂等等。
本书是对胡适未刊日记的整理和注释的著作。本书共辑录了“胡适澄衷学堂日记”“胡适早年未刊日记”“胡适零散遗漏日记”“胡适晚年未刊行事历日记”四部分。本书重点的胡适未刊日记包括“胡适早年未刊日记”和“胡适晚年未刊行事历日记”两部分。前一部分依据近年披露的胡适手稿,辑录、注释《胡适留学日记》未刊行的胡适早年日记;后一部分依据台北胡适纪念馆藏胡适手稿,系有史以来首次披露、注释胡适晚年未刊日记,其内容多为胡适晚年的日程安排和人事活动行迹,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大笔淋漓》的书名出自潘天寿先生一首七绝,全诗为:“草草文章偏绝古,披离书画更精神。如椽大笔淋漓在,三百年中人。”此诗题于徐天池墨花长卷。徐天池(152l—1593)即徐渭,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开大写意画派的杰出画家,又是剧作家(杂剧《四声猿》),一生潦倒,从不妩媚权势。其画“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明画录》谓其中岁始学花卉,初不经意,涉笔潇洒,天趣灿发,可称散僧人圣。潘天寿先生以“三百年中人”许之,可见其对徐渭的钦佩,也可视为相距数百年的大艺术家之神交。潘先生何尝不是如此,以其成就和人格也可谓人圣。为画圣立传我深感荣幸,但自1983年以来二十年间虽写过四五种篇幅不等的传记,总还留有不少遗憾。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集刊,曾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3辑。因经费困难中断十年。2017年在本社出版辑。《郭沫若研究》(2018年辑总4辑)主要内容为关于郭沫若的文学研究(郭沫若古体诗用韵考、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埃及元素 )、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辩证、文献辑录等方面。字数大概240千字,还包括一些史料照片。
《大笔淋漓》的书名出自潘天寿先生一首七绝,全诗为:“草草文章偏绝古,披离书画更精神。如椽大笔淋漓在,三百年中人。”此诗题于徐天池墨花长卷。徐天池(152l—1593)即徐渭,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开大写意画派的杰出画家,又是剧作家(杂剧《四声猿》),一生潦倒,从不妩媚权势。其画“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明画录》谓其中岁始学花卉,初不经意,涉笔潇洒,天趣灿发,可称散僧人圣。潘天寿先生以“三百年中人”许之,可见其对徐渭的钦佩,也可视为相距数百年的大艺术家之神交。潘先生何尝不是如此,以其成就和人格也可谓人圣。为画圣立传我深感荣幸,但自1983年以来二十年间虽写过四五种篇幅不等的传记,总还留有不少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