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青春:鲁迅的留日七年(1902 1909)》呈现了鲁迅在奔赴东洋、修习日语、绍介科学、弃医从文、编辑书刊、从事翻译等各学习阶段或历经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生动形象。本书从文学传记、学术论文、策展笔记三个不同的文体来考量鲁迅的留日七年,分别注重文学性、学术性、视觉性。不同文体共同编织历史的好处是可以互鉴,避开写作规则的局限,状写一次生命经验,探讨一个学术问题,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多维表达或可使作为留日生的鲁迅形象有浮雕的立体效果。
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这部作品里,斯特凡·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结束”。
刘文典(1891 1958),近代著名爱国学者,素有名士风范,颇多传闻逸事。刘文典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巨大变局,从早年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到后来致力于高等教育,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的风云紧紧相连:一方面,心系家国命运,以新知识、新思想启蒙国人,始终抱定爱国热忱;另一方面,潜心国故整理,造诣精深,著述宏富,以手中之笔传承文化薪火。 本书系刘文典之子首度系统梳理、回忆父亲一生的文字,既有对刘文典革命生涯、学术生涯的历史爬梳,也有对其待人接物、尊师重生的温情回望,更有对诸多坊间演绎的严谨回应。书中所提到的很多细节,独具亲人视角,是难得的一手文献资料。
本书由鲁迅博物馆授权提供500多张图片,由杰出鲁迅专家李文儒先生执笔,精心描写出鲁迅生平和过往的点点滴滴,编纂成一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 书画 作品。献给热爱鲁迅,热爱中化文化的人们
《劳伦斯传》作者理查德?奥尔丁顿是劳伦斯的好友,他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劳伦斯起伏跌宕的一生,生动地描述了他从一个敏感多情的少年,到辗转欧洲的流放者,再成长为一个妙笔生花的诗人、散文家。书中记录了劳伦斯在短短45年中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50余部,历数作品的创作缘由、人物原型、写作地点、社会反响等。这部传记再现了劳伦斯生活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的兴起、一战的爆发、社会矛盾的升级等社会状况,还涉及该时期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内容。本书是研究劳伦斯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以农夫山泉创办者钟睒睒先生的学习、创业历史为主线,系统讲述其创建农夫山泉,打造农夫山泉等产品的经过,阐述时代背景和成功经历,发掘其创业智慧。全书力求真实、有趣、年轻化,贴近读者群体的认知习惯,既满足他们对财富榜上成功者故事的猎奇心理,也为他们提供创业道路开始前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深入认识时代创业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涌现出了无数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的企业家。本书从创业者的角度,探寻钟睒睒成功背后的故事,希望给每一位为梦想而战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陶渊明》是廖仲安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和发掘,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对陶渊明各时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将陶渊明的一生分为青年时期、从出仕到归田、《归去来辞》和《归园田居》、归田以后的生活、《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序》、晚年的生活等几个部分,梳理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及发展变化,解读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现了陶渊明从传统文人向隐逸诗人转变的思想脉络和陶渊明创造的理想生活。
《张爱玲传》(修订版)是学者张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所写传记,以其个人经历为经线,以其文学生涯为纬线,相互交织细述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全书分为 乱世天才梦 香港离乱 上海传奇 倾城之恋 尘埃落定 悄然出走 在美国,被遗忘的岁月 月光下的悲凉 等八个章节,以大量的有关张爱玲的文本资料为基础,谈及了其成长环境、情感生活、文学生涯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冷观人世浮华、深谙生命感伤、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古龙传奇人生的人物传记类图书,它重点分析了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详细介绍了他的家庭背景,求学、工作经历以及人际关系,生动再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位落拓不羁的浪子。 本书聚焦古龙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武侠小说作品,解读其写作风格、写作理念。他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 求新求变 的宗旨,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为 武侠美学 理念的形成与 武侠文化 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赋予了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述了古龙一生的经历。生活中,古龙与他作品中的许多浪子一样, 美酒美人常伴,高来高去洒脱 。他对女人从未专情,每段感情都在半路夭折,可以说是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当时代从迷茫中回归人性,中国迎来了百花齐放的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认识自我、解放个性的年代,那是一个思想自由、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朗朗星空,星斗灿烂。在这一时代背景中的中国文人辛苦耕耘,反思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其作品折射出复兴中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变动中的种种面容,构成了一组宏大的叙事,对中国社会影响既深刻又深远,共同促成了当代中国独特的文化气象。 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汪兆骞先生,在本书中通过记述与聂绀弩、王蒙、蒋子龙、陈忠实、冯骥才、路遥、梁晓声、张抗抗 莫言、铁凝、王朔、阿来等二十二位文学大家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诞生的故事,呈现了他们在给中国当代文学贡献浓墨重彩的厚重画卷其间创作悲欢的点点滴滴,展示了他们透视世道人心、探索人的灵
苏轼和苏辙是亲兄弟,一个是为人熟知的乐天派诗人,一个是高登庙堂的政治家。苏轼只比苏辙大两岁,他们少时共读、青年同仕、中年扶持、暮年投老,既是兄弟,也是知己,一生相知相勉、手足情深。 《宋史》中这样评价兄弟二人: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轼一生不是被流放就是在被流放的路上, 苏辙一生不是在救哥哥就是在救哥哥的路上。 苏轼的仕途坎坷,被卷入 乌台诗案 ,锒铛下狱。弟弟苏辙在南京做官,冒死给皇帝写信求情,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一命。 苏轼去世时,回望一生,悔恨的不是一身才华无处施展,而是临死前没能见到弟弟最后一面。 人生起起落落,他们携手同行。
本书由乔治?桑长达二十卷的生平自述选摘而来。作者在此简要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并通过大量书信、文摘回溯家族历史,充满深情地讲述了大革命时期祖母与父亲凭借至深的亲情相互扶持所度过的一段艰难岁月,刻画了一位历经家族与时代变故依旧坚忍、平和的祖母形象,并从侧面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充分的史料价值。
《我在南非二十年》是由甘地亲撰或口述(甘地撰写30章,后面20章由甘地口述,助理记录而成)的一部自传体历史题材作品,主要讲述甘地在南非的21年间如何为争取印度侨民的正当权益与南非殖民者进行斗争的过程,详细描述了甘地从一名律师转型为一个渐露锋芒的政治家的过程。在此期间甘地逐步探索并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政治斗争手段和基本社会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地在南非的政治运动可视为后来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印度独立运动的预演。
金庸究竟何时生 金庸在湘西 金庸小说创作为何终于《鹿鼎记》 大侠 金庸身上有着太多的谜。《闲坐说金庸》由查氏后裔、与金庸同宗的学者查玉强利用其独特的身份优势,历时七年撰著而成。全书共46个主题篇章,分为4个专辑。廓清了金庸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如金庸的出生日期、相关亲戚关系、退学缘由等;填补了若干空白,包括金庸与湘西的关系、十次台湾之行的细节、与海宁和嘉兴的地域渊源等;还提供了新的研究纬度,如金庸与查氏家族、地域文化的研究等。是一部关于金庸的 科普型 大众读物。此外,书中收录了金庸亲笔修改的小传、与兄弟姐妹间的书信等28组插图,均为第一次面世。本书对读者进一步了解金庸生平、理解金庸小说有不小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纯德名媛风范。 杨绛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她经尽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她的传记值得所有人静下心来一读。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 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你认识这样的苏东坡——北宋大文豪,以诗文闻名天下;热爱美食的大吃货,东坡牌美食发明人;一生仕途不顺,却始终乐观豁达。你却不知道这样的苏东坡——宠爱弟弟的好大哥,兄弟相依为命;书法造诣高深,是“宋四家”之一;好友遍天下,日常最爱与朋友拌嘴、戏耍;……这是一本超有趣的漫画版苏东坡传记。跟着不白吃,跨越近千年,与苏东坡交个朋友!从苏轼的家庭、一生的好友、吃货的美食人生、才华横溢、百姓的好官,被贬N部曲等角度,用生动有趣的漫画诠释了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的文章闻名天下,他的仕途坎坷不顺,却始终乐天豁达,快意洒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低谷。他才华横溢,政绩卓然,爱民如子,还是个热爱美食的大吃货,渴望交天下好友,书中收录苏轼流传下来的经典诗句,学诗词、学历史,学做人,爆笑有趣,有史有据,
英文原版: 来自泰戈尔故乡的灵魂传记 美国亚马逊官网4.9高分推荐 获得印度西孟加拉邦最高文学奖 Rabindra Puraskar 中文译本: 忠实准确,最大程度再现原书行文风格 自然流畅,最大程度贴近中文读者阅读习惯 增加百余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内文双色印刷,复古典雅式装帧设计,精妙图文混排 内容: 独家揭露鲜为人知的、泰戈尔生活中的轶闻趣事 独家展示百余幅泰戈尔珍藏图片 带你走进真实的、祖父般的泰戈尔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的写实传记。 它对泰戈尔的生平进行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和叙述,详细记录了这位诗人在其所属时期的贡献,揭示了那些常被忽略的重要事实和轶闻趣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泰戈尔 他不止是东方诗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印度的儿子、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