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 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 自述 与 众说 (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方位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是王刚、王晓飞历经多年精心打磨的一部文学作品,基于多年研究积累,并结合近年新曝光的路遥的信件、轶作、影像等史料与研究成果,以路遥人生重大节点为结构,将其一生串连,力图在时代发展的宏阔背景下,通过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拂去时间的封尘,调查真相并甄别真相,还原路遥并审视路遥,清晰生动地展现路遥的成长、创作历程与精神魅力,便于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一个更为本真的路遥。
本书是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的修订版。作者根据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的作品及其经历,将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时代场景中来观察和考量,对海子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勾勒出这位当代传奇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子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做了深入分析,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诗人海子。全书语言激扬,感情丰沛,对诗人海子的赞誉溢于言表,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传记作品。
2020年是铁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写作之夜 丛书特别推出《铁生 铁生》这套书,共有三本,其中有铁生家人、亲属的深情回忆,有同学、插友的手足思念,也有作家、学者朋友的谈论评说,与想要认识铁生、热爱铁生,渴望读懂铁生的人们一起,跟随铁生成长的轨迹,来一场人生、精神与心灵之旅。 亲友辑收录了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史铁生妹妹史岚、史铁生堂弟史铁桥等史铁生亲人及插队老友的16篇回忆文章。这些由感而发的私人记述,还原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铁生;有血有肉、有粗有细、有俗有雅的铁生;一个坦诚、率直、真诚的铁生。 学友辑的13位作者均为史铁生的同学和校友。他们以亲身接触史铁生的经历,并用文字记下他的点点滴滴,为后人了解史铁生的生平、通晓史铁生的成长轨迹提供了辅证。 文友辑收录了王安忆、周国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更是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史。叶永烈独辟蹊径,从毛泽东与蒋介石领导两党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同时运用“比较领袖学”的手法,将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比较,以彰明二者的策略和品格、思想和功过。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蒋天枢(1903-1988),中国古代文学专家, 复旦大学 资深教授。青年时代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师从唐文治先生,后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是梁启超、陈寅恪先生的及门弟子,曾任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书25万余字,共三十二章,主要以时间为序,展现了蒋天枢先生曲折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才华成就,和至高的学者风范。展示了一位正直的中国学人崇高的道德风范,及其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是张义奇先生收集资料并撰写的关于李劼人的传记作品,以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描写李劼人生平的传记。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全书以李劼人的生命轨迹为线索,采取 传 与 评 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埃德加 爱伦 坡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一,因其开创性的侦探小说、恐怖故事和非凡诗歌而受到全世界的喜爱。他的生活是神秘和想象力的代名词,他塑造了现代文学的进程 而你是否知道,这位文坛惊悚大师,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学狂人?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约翰 特雷什探究了爱伦 坡艰难而辉煌的一生,描绘了一幅令人着迷又充满矛盾性的人物肖像。在那个娱乐、思考与科学界限模糊的时代,爱伦 坡有着对科学的痴迷以及毕生推进和质疑人类知识的雄心。他除了在文学界发表文章并四处奔走,也追求着非凡的科学猜想与独特的美学视野,点亮了 19 世纪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
本书是陶斯亮的自传式随笔文集。作者“从小就热爱文学,一直有一个文学梦想”,在书中,作者用平实的语句、平静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记忆中的童年、人情、往事等,回顾了她从医生到转场做公益的心路历程,也描写出了作者身边一个个立体、富于特色的人。 时代的发展与作者八十余年的人生交织,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位老人的人生智慧、价值坚守与生活意趣。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份作者对岁月的温情记录,教会了我们如何在世事变迁中守住爱、善与本心。
在纪念路遥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延安大学与新华出版社共同策划编写了这本《路遥画传》。全书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叙述路遥生平,配以180幅精彩的图片,全面展示路遥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再现他的成长成才之路,突出他的奋斗精神、不为困难折服的意志以及他在文学艺术上的不断探索、忘我劳动、取得辉煌成就的过程,给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更直观地了解路遥、读懂路遥的方式。所叙故事少数仍鲜为人知,许多图片也是次公开发表,本书当是路遥研究成果的呈现,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珍藏、研究价值。
李白的诗歌穿越数千年而来,抚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去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本书从唐代历史、唐代社会生活与诗歌鉴赏多个层次入手,以细腻的笔触、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字功底将李白精彩绝伦、浪漫洒脱的一生一幕幕呈现,仿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李白的诗歌与其人生轨迹紧密相连,本书通过勾画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通过李白的诗歌创作与人生轨迹相结合,展现中国古代文人自信洒脱、逸兴潇洒。细节丰富、文献详实、情感真挚、文笔优美,是了解李白诗歌创作及其生平创作轨迹的优质范本。
本书是近年十分热门的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的部年谱性质的著作,致力于将木心的生平行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分 卷首 家世 编年 附录 四部分。 卷首 为木心的姓名、字号; 家世 汇集其家世背景及家庭成员情况; 编年 则为其一生之经历,涉及求学、任职、交游、创作、际遇诸端; 附录 收录木心自制的两份汉语年表和一份日语简历。 本书尽力做到两点:一是尽编者所能,程度地搜集目前所能见到的木心先生的生平资料,可确定时间者不论巨细,悉加选录;二是对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辨,尽可能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本书征引的资料主要来自木心业已出版的个人著述、研究木心及其作品的著述、与之相关人物的著述、地方文献、公私馆藏资料、木心与师友间的来往书简、媒体访谈等。凡有出处,均一一注释。除编年对象本事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昌耀评(第三版)》为已故诗人昌耀的评论性传记。该书以时代风云和青海地理山河为背景,综合昌耀生前所提供的家世文书、重要信件、手稿资料,及其与本人交往的丰富信息,还原了昌耀传奇性的一生。第三版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昌耀在河北荣军学校从事诗歌创作伊始,与河北省文联及《河北文艺》的来往信息等新的资料,以其丰富的手资料、作者亲历的现场信息、史论结合的学术视野、知人论事式的深度评述,展示了诗人昌耀终命运走向的端倪。本书选录的昌耀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生动可感,不仅深刻揭示出诗人昌耀独特的禀赋,还勾勒出诗人昌耀作为当代中国一位少有的大诗人,虽历经太多孤寂和苦难,灵魂中却充满爱和良知的令人感喟的一生。
与奥兹先生喝咖啡,进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 二手时间 ,让 扮演 作家的彼得 汉德克卸下伪装,寻找托卡尔丘克 小我 里的精神神话。 一场场锐利的对话,在柏琳的手上开刃,涵盖五大洲,二十三个国家,在地域与人物的交织下,柏琳用语言形成一个主题的闭环:从欧洲精神、宗教信仰在新时代的嬗变,到新一代旅行文学、全球化的争议、巴以冲突,等等。它们各自成因又彼此相关。为认识当下世界的 所以然 提供了一次 窥探 的契机。
本书是青年诗人、作家左安军创作的一部关于Beyond乐队的传记。作者细致地描绘了Beyond的发展轨迹,从繁杂的历史碎片中重现Beyond从组建到解散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全书以Beyond的创作成果为锚点,展现诸多经典作品诞生前后的创作细节,再现了主唱黄家驹与Beyond的光辉岁月。全书共9章,20万字。作者参阅了大量相关人士的自述以及事迹材料,并悉心采访大量当事人,用心发掘出不少难得的资料,为读者多角度呈现出黄家驹与Beyond的鲜活形象。
一部全景式展现大唐诗坛的集体传记,那些唐诗经典名篇里藏着的往事。 每个诗人都是自己的传奇,每一首唐诗都有它的故事。骆宾王、王勃、张若虚、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那些充满诗意的别样灵魂,大唐诗空中这些璀璨夺目的星星,绘成了一轴展现盛世大唐的风华与气象的精彩画卷。 本书融时代背景、人物传记、诗歌鉴赏于一体,阐明了唐诗的总体发展脉络,叙述了八十多位诗人的人生轨迹,对百余首经典诗作进行了鉴赏品读。力图完整真实地呈现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历史背景,让读者在唐诗中读懂诗人的人生,在诗人的快意人生中读懂唐诗。
本书稿是一本带有萧红传记色彩的散文随笔。书稿主要内容是围绕作者丁言昭邀请的四十多位与萧红有生活交集的文学前辈们的题词卡内容展开,叙述在这些文学前辈眼中萧红的生平往事以及作者丁言昭与这些文学前辈的交往事迹,将萧红的伴侣、知交、朋友,一个个立体地、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丁言昭在表现萧红形象的时候,更加关注到萧红女性主义特质,将其独属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尽力还原出萧红多方面的特征。 书稿图文并茂,散文化的语言上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大量的图片又展示了包括丁玲、丁聪、巴金、徐迟、萧军、端木蕻良、聂绀弩、周海婴、骆宾基等四十多位前辈亲笔题辞的萧红纪念卡。如今,他们大都已成故人,这些凝铸了时间、情感和历史记忆的纪念卡更显珍贵,也让本书增添了许多文学
这是一本著名作家汪曾祺大传,也是一部集学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研究著作。作者陆建华倾注了半生心血研究汪曾祺,不仅因为汪曾祺与他是同乡,更是因为他对汪曾祺心怀崇敬,渴望了解汪曾祺文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诞生正是陆建华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旨在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汪曾祺,让更多人能认识他、了解他、热爱他。 全书分为 我的家乡在高邮 风雨人生路上行 一片赤诚求适应 多情*是故乡人 等十一个章节,分别讲述了汪曾祺的家世、求学、职业、情感、文学创作、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大的内容,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和平实朴素的语言勾勒了汪曾祺的人生脉络。人生如草木,得意时万物葱茏,失意时华枝凋零。汪曾祺的人生也经历了诸多得意与失意,起起伏伏,悲欣交集。陆建华在讲述汪曾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