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专享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
拉尔夫 瓦尔多 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是确立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美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 理查德森利用爱默生未发表的个人日记、信件和讲稿,完整呈现了这位伟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的阅读、他的习惯与他的个性,描绘出了爱默生作为伟大作家与普通人的真实肖像,以及他隐秘的孤独与爱恨。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优选的一部,主要描写了明清易代之际秦淮名妓柳如是的跌宕一生。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本书每一章节都是陈寅恪先生探究史料、核定确切后的详细讲解,客观详实地记录了柳如是的生平及作品,以及明末清初江浙一带与柳如是相关的文化名人的事迹及作品,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面貌,极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于之后的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俄罗斯文学不仅具有这个民族的浪漫、豁达、乐观、诗意和奔放的精神特质,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的凝重、孤傲、坚毅和大气的性格特征。 正是这些伟大作品及其书写者们永不坠入尘土的灵魂,让生活在碎片化时代的我们仍有可能拥有高贵的尊严、浪漫的自由与厚重的生命。 俄罗斯文学那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将永远闪烁在星空一样辽阔的世界里。 全面聚焦19-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对包括在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肖洛霍夫等在内、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文学大师群体,进行细腻而颇具人文情怀的书写。 全书运笔醇厚,文思隽永,格局宏阔,诗意幽深。通过一个个丰富感人的故事,展示了大师们宽阔幽深的认知勇气与深刻坚韧的思想锋芒,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探索之思与实践之旅,并将大师们的个人际遇与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优美的部份来。张爱玲一九五二年,张爱玲由沪到港,为生计所迫应征美新处翻译,与宋淇、宋邝文美夫妇结识,一见如故。起初几年,差不多每天见面,无话不谈,留下许多围绕写作、友谊、女人等的隽思妙语。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双方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鱼雁往返。今由宋以朗整理,三百多封书信选录、近三百条经典语录,不仅全面展示了张爱玲后期的创作心路历程、作品出版情况,更有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谊之书。那在艰难中始终音问不断、相知相扶的情谊,让人低回不已。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张爱玲。
《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是日本学者小谷野敦撰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人物传记。川端康成一直以来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坛的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受到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72年突然自杀身亡。本书作者通过对川端康成的大量日记、书信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反歌颂式传记的客观笔触,从跌宕起伏的童年经历、苦涩无奈的失恋故事到扑朔迷离的自杀之谜,全方位立体勾勒出日本文学人物传奇且充满争议的一生。通过真实再现川端康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细节,力图揭开这位日本文坛风云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颠覆长期以来广大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固化认知和定位,为展现出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双重面孔。
威廉 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是与中国非常有缘的英国批评家、诗人。他两度来到中国,分别受聘于西南联合大学(1937-1939)和北京大学(1947-1952)。日后中国*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顶*人物,举凡卞之琳、穆旦、袁可嘉、王佐良、许国璋、杨周翰、赵瑞蕻、杨苡、巫宁坤、许渊冲等,皆曾从他受教。 他在大学阶段撰写的《复义七型》被视为文学批评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改变了整个现代诗的历史,也开创了新批评派的 细读 批评范例,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该卷从追溯燕卜荪的祖先以及家庭出身开始,直到33岁的他于1939年 二战 爆发后离开中国途经美国回国结束。哈芬登通过燕卜荪的日记以及其他*一手资料,为读者披露了燕卜荪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思想轨迹,展示了一个国际主义的燕卜荪。
《丰子恺缘缘三部曲》是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徐玲芬创作的丰子恺生平传记三部曲,包括《缘缘堂主 丰子恺与桐乡》《门对孤山 丰子恺与杭州》和《日月楼中 丰子恺与上海》三种。三部曲从现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奖、散文家、翻译家丰子恺与桐乡、杭州和上海三地之间的不解之缘切入 桐乡是丰子恺的故乡,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上海则是他生活时间长的城市,并且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地和成就艺术梦想的地方。作品以全新的角度,以传记的形式,以散文的笔调,完整地展现丰子恺的生活轨迹与艺术探索之旅,带领读者走近大师,解读其不朽的艺术人生隐藏于三座城里的不同密码。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这是一部几句风格化的传记作品。因《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而驰名中外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是一个极具才情而又充满矛盾性格的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和他的同乡、领路人周扬一样,在革命、爱情、文学创作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后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悲剧,尤其他俩的婚恋,婚变,如出一辙,令人痛惜 而之一切,通过她的嫡孙女、已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的白领女性的描述,得到了感性而又真切的反应。在她那充满温情、不乏调侃甚至戏谑的叙述中,作者反思了祖父母那一代人的理想与命运,读者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宛如走入一个如梦如幻而残酷无比的隔世时代。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孙女周仰之所著的《梦思故国静听箫》,是一部以祖父周立波为主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文革 结束全家三
《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收录了聂绀弩在1954年至1957年几次运动中的部分检查交代材料。这些材料是作者错划 右派 问题得到改正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清理档案时发还的。原件由周健强女士收藏并提供,朱正整理成书。其中的《槛房杂记》已编入回忆文集《脚印》,其余首次见于本社出版的《聂绀弩全集》第十卷。为保持文献材料的真实性,尽量原文照录,错漏之处以〔〕更正或补全。作者删改之处照录,并以 编者注 简要说明。办案人员所加的横线保留,其他符号以 编者注 说明。
20世纪70年代,在哈佛求学的金介甫先生接触到了沈从文先生作品,他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专程来中国多次拜访沈从文。完成论文之后,他写成了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一书,金介甫由此成为在西方世界介绍、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学者之一。 金介甫写作此书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一些来自西方的独特资料,完整呈现了沈从文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传递出作者清晰的历史观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识:在对沈从文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又能放诸世界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大环境里,彰显出沈从文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英文版传到中国以后,经过萧乾、荒芜先生等人引荐,资历翻译家符家钦先生翻译了此书。其译文精准、流畅,又得沈从文先生笔墨趣味:所引材料详实,尽显原著面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中译本曾以《沈从文传》为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结果发现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为此甚至不惜状告张汝舟,自己也饱受牢狱之苦。在封建礼教氛围日益深厚的南宋,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对李清照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来说尤其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名臣”。 翻开本书,领略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传奇一生。
《苏东坡传(精装纪念典藏版)/林语堂》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从各个方面讲述了苏东坡的全部。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值得读者收藏。 《漫画苏东坡传》 你认识这样的苏东坡—— 北宋大文豪,以诗文闻名天下; 热爱美食的大吃货,东坡牌美食发明人; 一生仕途不顺,却始终乐观豁达。 你却不知道这样的苏东坡—— 宠爱弟弟的好大哥,兄弟相依为命; 书法造诣高深,是“宋四家”之一; 好友遍天下,日常最爱与朋友拌嘴、戏耍
本书采用别致的纪传体手法,围绕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一生,细加考究、多有新解。叙述真实而全面,史料考订颇有收获,既真切记录了徐志摩生命中的留学生涯、文学活动,还原了一个真性情的诗人,更对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情路历程秉笔直书,写尽了张幼仪的质朴而深沉的爱、陆小曼热烈而洒脱的情,亦不讳言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漠视与残忍、对林徽因的痴狂与哀怨。
《千古风流苏东坡》是一本人物传记,但它同通常的人物传记又有所不同,作者子金山并非按时间顺序介绍苏东坡的一生,而是通过诗词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刻画了苏东坡跌荡起伏的一生。《千古风流苏东坡》的文学色彩较浓,可读性很强。书中引用了苏东坡大量的诗词,在了解苏东坡的经历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到他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