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讲述了多少年来,中国画家始终尝试将中国的笔墨构图看作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要素,西方的色彩则是再现性要素,那么“中西合璧”即是这两者的相加。而董欣宾则看到了二者互相转化的而非相加的可能性,他将色转化为墨,并与用笔相统一,于是色不仅仅为景的再现性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用笔的表现性服务。这就为色彩的运用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度,因为画家不能仅凭对景观察或对景的印象去再现性地成片晕染,而必须还得将色“随机性”地皴、擦到宣纸上,即同时照顾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笔法的偶然性效果。这种画技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将其展现出来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多年的专注。如今他已逝世十周年,《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便是为纪念他的一个文集。
康定斯基是画家,也是诗人,剧作家,批评家,策展人,著述庞杂,影响深远。他不仅能用调色板来传达对世界的发现,也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翻开他的文字,我们感到灼人的色彩的冲击和艺术的激情,那种源自对艺术的热爱和发自“内在需求”的高贵品性在字里行间表露得淋漓尽致。 本书写于1913年,当时画家47岁,人在中年,发现了老大师们没有发现的艺术堂奥,建立起了自己艺术世界的规则,他回想在故乡莫斯科度过的早年岁月,满怀激情地注视着未来。此时的画家,神定气闲,身心俱澄,用笔深致而沉着。 本书呈现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记忆,但绝非大师的自恋,它屡涉艺术奥义,却不只是大师艺术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