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眸:一个舞蹈演员的亲历》通过作者田伶同志走进中南海,来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通过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勾画出一代伟人的鲜明形象。毛泽东主席有着非凡的智慧、丰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坚韧而幽默的性格。不信邪,不唯心,不盲目,不拘陈规,追求真理的精神一以贯之;作为一个凡人,毛泽东主席也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苦闷和困惑。从本书朴实、白描式的叙述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
本书是宋路霞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访问了马定祥先生的同事、学生和新属,以纪实的笔法撰写而成。内容详实,语言生动,文图并茂(配有250余张珍贵照片),是一部于存史、增智、鉴赏、娱情均有补益的励志读物。
近年来,在外众多的拍卖会上,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异军突起,表现抢眼。这其中颇具收藏价值、前景看好的当数玄妙丹青——徽墨。 徽墨不仅是传统的书写用具,更集诗、书、画、印刻、造型艺术、制墨工艺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成为实用性、观赏性俱佳的高雅艺术品。藏墨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把玩收藏徽墨将成为今后收藏拍卖市场上下一个“风向标”。 墨,是文明的产物,它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功效。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自宋以降,佳墨就成为文人书案的陈设、观赏品。古墨收藏颇为不易。一是墨为书画消耗品,极易损坏;二是保存难、存世量小。寒来暑往、冷热交替、霉潮侵袭对墨品都有直接致命的影响。因此,古墨流传下来十分不易,精品更属凤毛麟角。 当前,收藏拍卖市场上拍的大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墨品,其中
人们“发现”卡米耶·克洛代尔,与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无关系。看过电影《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人,据说都不能轻易忘记这位女雕塑家的悲剧。虽然在看来,随着研究者们的新发现,电影里的某些生平叙事还有待商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译作中文,成了“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传记也有相同的情况)。换言之,我们对卡米耶·克洛代尔的认识,还不幸地仅仅停留在她与罗丹的恩怨情仇之上,作为现代雕塑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的她还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视野里。《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第2版)》收集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书信。每一封信均经过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严格的编排和整理。这些珍贵的书信,堪称为卡米耶·克洛代尔研究的最重要亦是最根本的文献。
从青楼妓女到画坛巨匠。潘玉良的一生是一部传奇。 潘玉良,著名画家。江苏扬州人,年少时父母双亡,14岁时被卖至安徽芜湖妓院。 由于潘性格倔强,不愿接客,屡屡与妓院老鸨发生冲突,几次自杀未遂。 1916年,同盟会会员潘赞化用重金将潘玉良从妓院中赎出。 潘玉良自幼学习刺绣,后入上海美专学习西洋绘画,师从刘海粟、朱屺瞻等人。 1921年后,潘玉良赴法国、意大利留学,先后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学。 1928年潘玉良回国,任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主任兼导师,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西洋画女教授。 1937年,潘玉良再度前往法国,其后几十年一直居住在巴黎。 潘玉良以非凡的意志力,一生与命运斗争,终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画家。